老年假膜性小腸結腸炎的病因
老年假膜性小腸結腸炎(pseudo membranousentero colitis,PMC)是一種主要侵犯結腸,也可累及小腸的急性黏膜壞死、纖維素滲出性炎癥。早在19世紀末就有學者對PMC進行了較細致的描述,但并未能找到其病因,盡管曾有多種學說如免疫功能低下、病毒感染及腸黏膜血液循環障礙等試圖解釋本病病因,但均未肯定。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確定難辨梭狀芽孢桿菌為PMC的主要致病菌,故該病也稱之為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性腸炎,即當患者腸道菌群失調(腸道免疫功能低下、濫用抗生素及病情危重等),難辨梭狀芽孢桿菌異常繁殖,產生毒素,損傷黏膜而發生有假膜形成的炎癥和腹瀉,老年較多見。
現已證實,抗生素的應用是引起PMC的主要誘因。其中尤以青霉素類抗生素最易誘發該病,其次為頭孢菌素類、林可霉素類、氨基糖甙類等。另外,胃腸手術、炎癥性腸病、尿毒癥、腸出血等也可誘發PMC,它們都與機體免疫功能降低(尤其腸道免疫功能低下)有關,老年隨年齡增長機體老化,免疫功能降低,更易罹患該病。
難辨梭狀芽孢桿菌可產生4種毒素:A毒素(腸毒素)、B毒素(細胞毒素)、蠕動改變因子以及不穩定因子。A毒素和B毒素與PMC發病密切相關,它們均為大分子蛋白質性外毒素。現已證實,人的腸黏膜組織對難辨梭狀芽孢桿菌的A、B兩種毒素均敏感。其中,A毒素可激活巨噬細胞、肥大細胞及中性粒細胞釋放強效的炎癥介質和細胞因子,后者引起腸黏膜炎性細胞浸潤、出血及絨毛損害,嚴重時可導致腸黏膜廣泛壞死。B毒素在A毒素的基礎上僅能加重腸道黏膜病變而其本身對黏膜并無直接作用。目前已證實腸黏膜上有A毒素特異性糖蛋白受體,A毒素通過與受體的結合進入細胞,使細胞腫脹、滲透性增加。
(責任編輯:家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如何有效治療痔瘡
2024-10-211 期內痔用藥后反復便血且肛周有小疙
2024-10-21懷孕后大便出血是怎么回事?
2024-10-21屁眼癢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2024-10-21懷孕時患上痔瘡應如何處理
2024-10-21如何判斷寶寶是否患上肛裂?
2024-10-21肛門瘙癢患者應怎樣進行正確護理?
2024-10-21百草化痔膏治療痔的效果究竟如何?
2024-10-21
熱門文章
懷孕脫肛能生小孩嗎?這是需要注意的
2024-10-11痤瘡長什么樣
2024-10-10長痤瘡怎么樣治療
2024-10-09臉上總長痤瘡怎么辦?一文教你科學應對
2024-10-09痤瘡的治療費用大概是多少錢
2024-10-09膿包型痤瘡怎么治療?專業攻略大揭秘!
2024-10-08告別反復長痘,揭秘長效預防臉部痤瘡的秘訣
2024-09-29結節性痤瘡怎么治療?專業攻略大揭秘!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