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沉默的器官”肝臟里的一個隱形炸彈,很多肝病患者擔心害怕著卻又不知道它哪一天會爆發。因此,預估肝癌的發生風險,成為了臨床醫生和肝病患者極為關注的焦點。本期《解除肝擾》邀請了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肝病中心的侯金林教授來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查看全文]
" />
肝癌是“沉默的器官”肝臟里的一個隱形炸彈,很多肝病患者擔心害怕著卻又不知道它哪一天會爆發。因此,預估肝癌的發生風險,成為了臨床醫生和肝病患者極為關注的焦點。本期《解除肝擾》邀請了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肝病中心的侯金林教授來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查看全文]
最新肝癌預測模板發表
據統計,我國每年約有近萬人死于肝癌、肝硬化,如何準確預估肝癌的發生風險,成為了醫界研究重點。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欲預測肝癌、肝硬化風險,不用超音波等精密儀器,只需填寫問卷、做個血液檢查,準確率超過九成以上。
該研究團隊發表了最新肝癌預測模塊,適用于每個人尤其是沒時間至醫院接受檢查的人。只要填寫簡單問卷,加上一般的體檢抽血檢查結果,就能夠預測。這項預測是屬漸進性的,即使手邊信息不多,也可用來預測。當然信息愈多,猜測的精確度就會增加。無論是否知道自己患有甲肝或乙肝都能使用。據了解,該項研究結果近日已發表于《美國國家癌癥中心期刊》。
肝癌預測模塊共有五個預測模式
這套預測模塊共有五個預測模式,第一種為生活問卷數據,其余依次為一般檢查的預測、有生活問卷資料及一般檢查的預測、已知自己是否有乙肝的預測、已知自己是否有乙肝及丙肝的預測肝癌。
在這五個模式中,以利用肝功能檢查(GOT/GPT)的預測肝癌第二模式,最符合一般民眾需求,也最具有價值。因為在一般身體檢查中,幾乎都會檢驗肝指數,只要將GOT/GPT值,套入模式,就能預測五年內及十年內罹患肝癌的風險,以及預測肝硬化的風險。研究發現,只要GOT/GPT值超過25單位,就有罹癌風險。現行臨床大都以肝指數超過40單位以上才屬異常,兩者數據有相當大的差異。專家提醒,國人可以提早預防,改善生活習慣,降低未來罹病率。 該項研究顯示,一般人只要改善生活習慣,包括戒煙、減少酒精攝取量、運動及控制糖尿病等,就能有效降低死亡的風險。
以60歲男性為例,GOT為60(IU/L)、GPT為30(IU/L),無乙肝病毒,無丙肝病毒感染。如果他不抽煙、無習慣性飲酒、有運動、無糖尿病,預估5年內肝癌罹病機率2.1%;10年內肝癌罹病機率4.9%。 但假設這名男子有抽煙、有習慣性飲酒、不運動、有糖尿病,預估5年內肝癌罹病機率5.1%;10年內肝癌罹病機率11.8%,罹病率比有良好生活習慣的人高出一倍之多。
肝癌風險評估模型REACH-B
侯金林教授表示,這種填寫問卷+抽血檢查結果來預估肝癌發生風險的方式是可行的,臨床上已經出現了一個針對性的肝癌風險評估模型REACH-B,與上述研究中的肝癌預測模式類似,簡單易用,是根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基線變量制訂的肝癌風險評分模型,可預測慢性乙肝患者肝癌發生風險。REACH-B共有17個風險評分,根據性別、年齡、ALT水平、HBeAg狀態和HBV DNA病毒載量計算,最高17分,REACH-B分值越低,HCC風險越低。一般來說,男性較女性分值高;年齡越大分值越高;ALT水平越高分值越高;HBeAg陽性較陰性分值水平高;HBV DNA水平越高分值越高等。
肝癌風險評估模型如何使用?
當患者來到醫院,醫生就可以根據這個模型評分表,根據患者的性別、年齡、轉氨酶水平、e抗原水平等指標來計算分值,由于這些指標都是變化的,而且因人而異,因此計算出來的結果更能真實地反應患者自身的情況。醫生可以根據這個結果給病人制定個性化的管理方案,優化檢查項目,也就是根據患者得肝癌的可能性,有針對性地為他制定一年內該做什么檢查、檢查的時間、檢查的頻率等等。
個性化制定檢查方案的好處主要有兩個:一是對于肝癌預測發生風險低的病人,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檢查;二是肝癌預測發生風險高的病人,可以密切監測病情的變化,真正做到早發現、早預防。
侯金林主任最后強調,預測肝癌的發生風險并不是最終目的,能夠根據預測結果做到早期發現、改善預后,才是這個模型的真正意義所在。患者應該根據這個預測結果,配合醫生做好干預措施,同時也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開導致乙肝病情發展的各種危險因素,減少肝硬化、肝癌的發生。
姓 名: |
內 容: |
驗證碼: |
|
現擔任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廣東省名醫工程首批成員、中華傳染病雜志等國內外12家雜志副總編。擅長病毒性肝炎及感染性疾病的診治,主要從事傳染病的臨床治療和基礎研究工作,在乙型肝炎病毒變異及基因型方面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部分研究成果屬國際領先。查看更多>>
“肝擾”諧音“干擾”,“解除肝擾”意在解決各種與肝病相關的疑問,歡迎廣大網友攜問題來擾,我們將邀請權威專家坐鎮,解除您的“肝擾”。查看更多>>
提問方式:
1、發郵件至lx@familydoctor.com.cn;
3、新浪微博@家庭醫生在線肝病頻道。
編輯:劉曉 彭碧霞
設計:曾凌科 王景明
監制:鄒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