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52歲的施女士在三年前單位體檢時偶然查出血清堿性磷酸酶升高,之后曾就診于當地多家醫院。在進行了各種病毒性肝炎標志物等一系列檢查后,居然找不出明確導致堿性磷酸酶異常的病因。在家人的建議下,施女士帶著三年來所有的化驗資料來到上海的大醫院進一步診治。在那里,她被明確診斷為“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采取正規治療后,病情得到了明顯控制。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進行性膽汁淤積性肝臟疾病,組織學上以小葉間膽管和中隔膽管破壞為特征。本病通常影響中年婦女,臨床上出現伴有或不伴有黃疸的瘙癢。常規應用血液學篩選檢查可以在出現癥狀前發現該病。大多數病例可以通過升高的堿性磷酸酶(ALP)和血清抗線粒體抗體(AMA)陽性確立診斷。PBC的自然演變史是一個緩慢的伴有肝損害、纖維化、肝硬化及其并發癥的進行性膽汁淤積過程。PBC早在1851年即由Addison等首次報道。自從AMA應用于PBC的診斷,篩選出許多無癥狀和肝硬化前期階段的患者。此時,患者還未出現臨床、生化或組織學方面的特征。
PBC的典型癥狀是疲勞和瘙癢。皮膚抓痕、黃疸以及肝脾增大雖不是特征性的體征但較多見。黃疸通常出現在疾病過程的晚期,但也可見于20%~40%早期階段的患者。90%~95%的患者是女性,發病年齡通常在30~65歲。其他的癥狀是右上腹痛、厭食等。瘙癢可出現在疾病過程中的任何時期,并且隨著疾病的進展偶爾可能緩解。相反,黃疸通常是持續性的,同時也是判斷預后最重要的指標。PBC其他的臨床表現包括皮膚色素沉著、黃瘤、黃斑瘤。晚期患者可出現腹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肝性腦病等肝硬化并發癥的表現。由于腸腔內膽鹽缺乏導致脂肪瀉常見,脂肪瀉也可能因為胰腺胰酶不足或PBC患者有時伴發的乳糜瀉有關。由于病情嚴重導致骨質疏松,患者可能發生自發性骨折。
隨著醫學知識的普及,由肝炎病毒所導致的肝功能異常已為大家所熟知,并已有了一定的防范意識,如:乙肝疫苗全民接種、血液制品管理和抗病毒藥物的使用。然而,非病毒性肝炎導致的反復肝功能異常卻令許多患者和臨床醫生困惑。反復堿性磷酸酶升高且伴有明顯瘙癢、黃疸的患者,在排除病毒性肝炎以及藥物性、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常見病因后,應考慮PBC的可能。盡早明確病因,采取相應治療將有助于病情的控制,提高生活質量。
(責任編輯:彭碧霞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三陽且轉氨酶高,吃什么藥?肝必復軟
2024-10-27乙肝患者服用十味溪黃草顆粒療效如何?
2024-10-27肝硬化伴肝腹水患者能否食用阿膠?
2024-10-27小時候小三陽吃中藥治愈后又出現,嚴重
2024-10-27懷孕 6 個月乙肝攜帶且肝功異常能服
2024-10-27孕婦能否吃雞骨草肝炎顆粒?服用注意啥
2024-10-27醫生將恩替卡韋從“雷易得”換成“維力
2024-10-27服用拉米夫定治療肝炎需注意什么?
2024-10-27
熱門文章
治療肝硬化有什么藥物?治療肝硬化西藥好還是中成藥好?
2024-10-14病毒性肝硬化的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
2024-10-14膽囊炎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1膽結石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0肝不好,嘴知道?嘴巴如果有這4個“癥狀”,多是肝功能異常了
2024-10-08膽汁肝硬化的治療和注意事項
2024-10-08我國乙肝臨床治愈門診已超500家
2024-09-30肝硬化能治好嗎?做好這3點,掌握“逆轉”機會
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