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的發病機制
甲肝系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臟炎癥,主要是經糞-口途徑傳播,好發于兒童及青少年,臨床主要表現為食欲減退、惡心嘔吐,乏力、肝大及肝功異常,病初常有發熱,臨床經過常呈自限性,絕大多數患者在數周內可恢復正常。
流行病學
a傳染源:甲型肝炎患者和無癥狀感染者為傳染源,甲型肝炎患者僅從糞便中排出病原體,血液中HAV主要出現在黃疸發生前14-21天,在此期患者的血液有傳染性,有報道通過輸血傳播,但黃疸發生后患者血液通常無傳染性。
甲型肝炎患者絕大多數為急性,無黃疸型病例占病例總數的50%-90%,尤以兒童多見。患者在起病前2周和起病后1周從糞便中排出HAV的數量最多,此時傳染性最強。但至起病后30天仍有少部分患者從糞便中排出HAV。
b 傳播途徑:甲型肝炎以糞口途徑為主要傳播途徑,糞口傳播的方式是多樣的,一般情況下,日常生活接觸傳播是散發性發病的主要傳播方式,因此在集體單位如托幼機構,學校和部隊中甲型肝炎發病率高。
水和食物的傳播,特別是水生貝類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爆發流行的主要傳播方式。
c易感性與免疫力:人群未注射甲肝疫苗者對HAV普遍易感,在我國,15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最容易患甲型肝炎,因為病后獲得了持久的免疫力,至成年時,患甲型肝炎者減少,老年人更少。患過甲型肝炎或感染過甲型肝炎病毒的人可以獲得持久的免疫力。
甲肝的發病機制
HAV經口進入體內后,經腸道進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癥,約過一周后到達肝臟,隨后通過膽汁排入腸道并出現糞便中。糞便排毒能維持1-2周。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臟,咽部和扁桃體可能是HAV肝外繁殖的部位。HAV引起肝細胞損傷的機制尚未明確,一般認為HAV不直接引起肝細胞病變,肝臟損害是HAV感染肝細胞的免疫病理反應所引起的。
(責任編輯:家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三陽”攜帶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2024-10-21黃疸時能否打乙肝疫苗
2024-10-21便宜的藥對乙肝治療效果如何?
2024-10-21干擾素對 CMV 肝炎的治療效果如何
2024-10-21黃疸性肝炎的有效治療方法有哪些
2024-10-21干擾素α治療慢性乙肝效果不佳應如何處
2024-10-21復方木雞顆粒能夠用于哪些病癥的治療?
2024-10-21乙肝小三陽的相關知識及應對措施
2024-10-21
熱門文章
治療肝硬化有什么藥物?治療肝硬化西藥好還是中成藥好?
2024-10-14病毒性肝硬化的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
2024-10-14膽囊炎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1膽結石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0肝不好,嘴知道?嘴巴如果有這4個“癥狀”,多是肝功能異常了
2024-10-08膽汁肝硬化的治療和注意事項
2024-10-08我國乙肝臨床治愈門診已超500家
2024-09-30肝硬化能治好嗎?做好這3點,掌握“逆轉”機會
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