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后肝炎(急性乙型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由嗜肝的肝炎病毒A、B、C、D、E所引起;一些非特異嗜肝的病毒,如巨細胞病毒、Epstain-Barr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等亦可引起肝炎,但少見。病毒性肝炎可分為腸傳性的傳染性肝炎和血傳性的血清性肝炎,腸傳性的肝炎病變自限,血傳性的可發展為慢性肝炎。輸血后肝炎由輸入含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引起。
現狀:80年代初期用對流免疫電泳法篩檢HBsAg,后人用固相放免法(RIA)回顧性復查915份供血,有91份(9.9%)為假陰性。其中能追尋到供—受血關系的12對,因受血者的免疫狀況不同,有的發生了感染。
當前我國已普遍用酶免疫法(EIA)篩除供血員中的HBV攜帶者,因漏檢的HBsAg(+)供血引起的輸血后乙型肝炎已罕有發生。漏檢的可能是病毒水平很低的血液,輸血仍可傳染大量病毒。
當前我國的輸血后肝炎中90%以上是丙型肝炎,幾年前輸血后丙型肝炎曾是臨床輸血的嚴峻問題,近年因輸血管理的進步已有很大緩解。血制品的HCV污染率也有很大降低。
在我國的自然人群中可能有2%-3%HBsAZ(—)的AsC,這是當前輸血后乙型肝炎的主要傳染源。
臨床表現:輸入HBV(+)血液是否感染,取決于感染的病毒量和受血者的免疫水平。有人在80年代的一次調查中發現:HBsAg(+)的受血者HBV感染率50.0%,只有1例發生輸血后肝炎,并且是暴發性肝炎;接受抗HBc(+)供血21.4%和接受HBsAS(—)/抗HBc(—)供血5.9%的受血者發生了感染,都是一過性無癥狀感染,無顯性肝炎。可能HBsAg(-)血液的病毒含量低,實際上這樣的傳播很少在臨床檢出。
顯性的輸血后乙型肝炎多呈急性。因輸血感染的病毒量大,不少輸血后肝炎呈暴發性經過;暴發性乙型肝炎中約有1/4由于輸血,其中45%-60%由HBV引起。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乙肝患者家屬怎樣正確對待病人?
2024-10-22患乙肝后易疲勞沒精神,用什么藥能治療
2024-10-22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偏高對身高有影響
2024-10-22一年前查出脂肪肝未治療,可用哪些藥?
2024-10-22如何有效降低轉氨酶
2024-10-22查出脂肪肝用什么藥治療較好
2024-10-22大三陽如何有效治療及用藥?
2024-10-22肝炎患者飲食有哪些禁忌?
2024-10-22
熱門文章
治療肝硬化有什么藥物?治療肝硬化西藥好還是中成藥好?
2024-10-14病毒性肝硬化的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
2024-10-14膽囊炎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1膽結石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0肝不好,嘴知道?嘴巴如果有這4個“癥狀”,多是肝功能異常了
2024-10-08膽汁肝硬化的治療和注意事項
2024-10-08我國乙肝臨床治愈門診已超500家
2024-09-30肝硬化能治好嗎?做好這3點,掌握“逆轉”機會
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