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痛經的情況,是一種我們熟悉的現象,它對女性的影響也特別嚴重,特別是在月經前后會出現劇烈疼痛的現象,我們要重視它的深層原因,而且也要注意及時的檢查和治療。
引起痛經的疾病
1、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引起繼發性痛經的最常見原因,患者主要表現為漸進性痛經。疼痛多位于下腹部及腰骶部,可放散至陰道、會陰、肛門或大腿部。常于經前1~2天開始,經期第1天最為劇烈,持續至經后逐漸消退,所以經期時間較長者往往疼痛持續的時間也長,若異位情況較嚴重,還會影響生育。
2、子宮肌瘤:子宮肌瘤表面覆蓋著子宮內膜,且在宮腔內占位,影響經血排出,因此可引起子宮異常收縮,發生痛經,并伴有月經量多及周期紊亂。其鄰近器官會出現壓迫癥狀 ,當肌瘤變性時或漿膜下肌瘤發生蒂扭轉時,可發生劇烈腹痛。
3、盆腔炎:盆腔炎也是引發痛經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旦有盆腔感染可表現為畏寒 發熱 、食欲不振、腰酸背痛、白帶增多,并因炎癥的輕重及范圍的大小而不同,如炎性包塊形成可壓迫膀胱及直腸,引起肛門墜脹、尿頻等一系列并發癥狀,常在勞累、性生活 后、月經前后加重。
4、子宮先天因素:常見的引起痛經的子宮因素有子宮頸管狹窄,主要是月經外流受阻,引起痛經;子宮發育不良,容易合并血液供應異常,造成子宮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經;子宮位置異常,如子宮位置極度后屈或前屈,可影響經血通暢。
5、盆腔淤血綜合征:盆腔淤血綜合征也是導致痛經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現為范圍廣泛的慢性瘀血性痛經,并有下腹部疼痛、低位腰痛、性感不快、極度疲勞感和經前期乳房痛等癥狀。疼痛往往是在月經前數天加重,來潮后第一或第二天減輕,亦有少數持續痛的病例。疼痛還常常是在病人站立一段時間后及跑、跳、或突然坐下時加重,性交后亦加重,下午比上午重。深部性交痛是常見而又不愿啟齒的癥候。
6、子宮頸或宮腔粘連:多見于反復人流、子宮內膜結核等患者。
7、生殖道畸形:子宮體過分前傾、陰道橫隔等機械性阻塞,使經血流出不暢,積血而誘發痛經。
容易痛經的女性
1、血運不暢型:經血顏色暗沉,覺得黏稠,有時有血塊,經血量多,經期7天或以上。
2、怕冷型:一到經期,腹部就有受寒的感覺,痛經嚴重,月經通常都遲來,經期持續7天以上。
3、壓力過大型:經期前心情焦慮不安,容易發脾氣。貪食或厭食、便秘或腹瀉重復交替,會長痘痘,會腹脹或腹痛。
4、貧血型:經血顏色是粉紅色或淺紅色,經血很稀,經期很短。月經遲來的情況很嚴重,經常會拖到四十天以上。經常覺得全身無力。
5、虛弱型:一到經期,腳就會浮腫,容易疲倦,且腰酸背痛,不太有食欲,經血量有時多有時少,呈兩極化。新陳代謝差,水腫嚴重,特別下半身瘦削。
6、陽虛質:陽虛質人的表現:肌肉不健壯,時感手腳發涼,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衣服比別人穿得多,夏天不喜歡吹空調,喜歡安靜,吃或喝涼的東西總會感到不舒服,容易大便稀溏,小便顏色清而量多。性格多沉靜、內向。經期小腹隱隱冷痛,或小腹及陰部空墜,喜揉按,月經量少,顏色偏淡。
7、血瘀質:血瘀質人的表現:面色偏暗,嘴唇顏色偏暗,舌下的靜脈淤紫。皮膚比較粗糙,有時在不知不覺中會出現皮膚淤青。眼睛里的紅絲很多,刷牙時牙齦容易出血。容易煩躁、健忘,性情急躁。月經時小腹疼痛,不喜揉按,經血色暗,有血塊。
(責任編輯:王春蘭 )
婦科專家指出:痛經可能正是你的健康預警信號,如果不及時找到病因并加以治療,可能會釀成大患。詳細>>
“痛經忍一忍就過去了”,目前有不少女性認為痛經不是什么病,常抱著挺一挺就好的心態。而事實上,這種想法是很不負責任的。婦科專家指出:痛經可……詳細>>
我們中很多人對痛經都不陌生,無論這種持續了一夜的疼痛是輕微的,不明顯的,還是持續了幾天的劇烈的,難以忍受的。事實上,有50%的女性每個月……詳細>>
并不是所有痛經都是正常的——有時候它可能是潛在嚴重疾病的信號,如纖維瘤、子宮內膜異位等。想要確認是普通痛經還是其他婦科病,你需要注意一些……詳細>>
我們中很多人對痛經都不陌生,無論這種持續了一夜的疼痛是輕微的,不明顯的,還是持續了幾天的劇烈的,難以忍受的。事實上,有50%的女性每個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