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平時應注意外陰部清潔衛生,避免分泌物的刺激。
外陰惡性腫瘤以原發性的為主,約占女性生殖器腫瘤的4%,占婦女全身腫瘤的1%~2%。絕大多數外陰癌是鱗狀上皮癌,約占外陰惡性腫瘤的95%,平均發病年齡為50~60歲,40歲以前也可能發病。腺癌較少。
有時外陰癌局限于上皮內,在上皮內蔓延稱原位癌,亦稱外陰上皮癌,上皮癌有二種:①鱗狀上皮原位癌(又稱波文氏病);②濕疹樣上皮內癌(又稱派杰氏病)。此外尚有基底細胞癌及惡性黑色素瘤。
外陰癌是外陰的惡性腫瘤,并不太少見,約為全身惡性腫瘤的1%,占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的5%。其中以原發性鱗狀上皮癌為主,繼發性惡性腫瘤少見。最常發生在大陰唇,其次是小陰唇、陰道前庭及陰蒂等處。
首先出現局部結節或腫塊,并逐漸增大、壞死、破潰及感染,分泌物增多,伴有瘙癢疼痛感。腫物可呈乳頭狀或菜花樣,并可迅速擴大,累及肛門、直腸和膀胱等。
預防外陰癌 從清潔做起
【臨床表現】
主要癥狀是外陰部有結節和腫塊。常伴有疼痛或搔癢史。部分病人表現為外陰潰瘍,經久不愈,晚期病人還有膿性或血性分泌物增多,尿痛等不適。
臨床分期,外陰癌在臨床上可四期。
Ⅰ期:全部病變限于外陰,最大直徑在2厘米或2厘米以下,腹股溝淋巴結無轉移可疑。
Ⅱ期:全部病變限于外陰,最大直徑超過2厘米,腹股溝淋巴結無轉移可疑。
Ⅲ期:病變超過外陰部,腹股溝淋巴結無轉移或轉移可疑。
Ⅳ期: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均屬之;①腹股溝淋巴結固定或破潰,臨床肯定為轉移者;②病變侵犯直腸,膀胱或尿道的粘膜,或癌瘤已與骨骼固定。③遠處轉移或觸及深盆腔淋巴結。
【預防】
1、平時應注意外陰部清潔衛生,避免分泌物的刺激。
2、出現外陰瘙癢應積極治療,不長期使用刺激性強的藥物清洗外陰。
3、自重自愛,避免傳染梅毒等性病。
4、若發現外陰部有結節、潰瘍和白色病變等及時就醫,對活組織病理檢查細胞有癌變傾向者,應及早行外陰切除術,從而減少外陰癌的發生。
(責任編輯:楊綺琴 )
文章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