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1)非特異性外陰炎:潰瘍多發生于搔抓后,可伴有低熱及乏力等癥狀,局部疼痛嚴重。潰瘍表淺,數目較少,周圍有明顯炎癥。
(2)皰疹病毒感染:起病急。接觸單純皰疹性病毒傳染源后一般有2~7天的潛伏期后出現發熱、不適、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和皰疹。初起為多個皰疹,皰疹破潰后呈淺表的多發性潰瘍,有劇痛。潰瘍多累及小陰唇,尤其在其內側面,50%~80%以上的病例累及陰道、尿道和宮頸。
潰瘍大小不等,底部灰黃,周圍邊際稍隆起,并高度充血及水腫。潰瘍常在1~2周內自然愈合,但常復發。單純皰疹性病毒由于累及陰道、尿道等,患者常伴隨大量白帶,白帶初為透明漿液,后為渾濁的稀薄膿液,最后因細菌感染而為黃色的膿性白帶,伴有泌尿系癥狀:如尿急、排尿困難等。
(3)白塞病:急性外陰潰瘍常見于白塞病,即眼-口-生殖器綜合征。過去認為急性外陰潰瘍是一種由粗大桿菌引起的非接觸性感染的良性潰瘍。現多認為急性外陰潰瘍是白塞病的一個發展階段,可與眼、口腔病變同時發生或先后發生。潰瘍可廣泛發生于外陰各部,而以小陰唇內外側及陰道前庭為多。起病急,常復發。臨床上分為3型,可單獨存在或混合發生,以壞疽型最嚴重。
①壞疽型:多先有全身癥狀,如發熱乏力等。病變部位紅腫顯著,潰瘍邊緣不整齊,有穿掘現象,局部疼痛重。潰瘍表面附有多量膿液,或污黃至灰黑色的壞死偽膜,除去后可見基底不平。病變發展迅速,可造成小陰唇缺損,外表類似外陰癌,但邊緣及基底柔軟,無浸潤。
②下疳型:較常見。一般癥狀輕,病程緩慢。潰瘍數目較多、較淺。潰瘍周圍紅腫,邊緣不整齊。也可有穿掘現象。常在數周內愈合,但常在舊病灶痊愈階段,其附近又有新潰瘍出現。
③粟粒型:潰瘍如針頭至米粒大小,數目多。痊愈快。自覺癥狀輕微。
(4)性病如梅毒、軟下疳及性病性淋巴肉芽腫均可引起外陰潰瘍。
①梅毒:梅毒的外陰潰瘍可出現在梅毒的一期和二期。梅毒疹表面可發生潰瘍。感染梅毒后經過2~4周的潛伏期,在螺旋體侵人的局部出現初期梅毒病變即硬下疳,特征為無痛的紅色炎性硬結,圓形,直徑1~2cm,表面淺潰瘍,邊緣整齊,周邊隆起,瘡面平滑,呈深紅色,表面有漿液性膿性分泌物。潰瘍多為單發,位于大小陰唇和陰唇系帶,亦可見于陰蒂、尿道口或宮頸。
②軟下疳:潰瘍常為多發性,女性原發潰瘍平均4~5個,然后潰瘍可自身種植,在其周圍又可形成成簇的小潰瘍。潰瘍一般經1~2個月痊愈。其最初累及部出現炎性小丘疹,周圍有紅暈。1~2天變成膿皰,破潰后形成糜爛,隨后擴大形成潰瘍,潰瘍形態大小不一,直徑1~20mm,邊緣粗糙而呈斜坡狀,境界清楚,周圍有紅暈圍繞。基底軟且較深,覆以灰色或黃色壞死性膿性分泌物,去除污穢膿性分泌物即顯露出肉芽腫樣基底,有觸痛,易出血。
③性病性淋巴肉芽腫 開始為單個丘疹及皰疹、水皰或膿皰,無疼痛,無浸潤,而后破潰成糜爛或淺潰瘍,潰瘍好發于前庭部、小陰唇、陰道口及尿道周圍等處。病灶形態規則,邊緣平坦,表淺,經數天至半月后自行痊愈,不留疤痕。
(責任編輯:楊綺琴 )
文章關鍵詞:
非特異性外陰炎:潰瘍多發生于搔抓后,可伴有低熱及乏力等癥狀,局部疼痛嚴重。潰瘍表淺,數目較少,周圍有明顯炎癥。詳細>>
外陰結核罕見,偶繼發于嚴重的肺、胃腸道、內生殖器官、腹膜或骨結核。好發于陰唇或前庭黏膜,病變發展緩慢。初起常為一局限性小結節,不久即潰破……詳細>>
潰瘍可見于外陰各部,以小陰唇和大陰唇內側為多,其次為前庭黏膜及陰道口周圍。潰瘍可以單獨存在,也可以是幾個潰瘍融合成一個較大的潰瘍。那么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