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中西醫綜合治療
一般措施
心理治療
首先必須對經前期緊張綜合征患者進行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使她們消除顧慮及精神緊張情緒,正確對待經前某些癥狀的出現,勞逸結合,適當地進行體育鍛煉,避免精神刺激。心理療法對于屬于精神因素引起本病的患者,效果顯著。
西醫治療
一、對癥治療
1。鎮靜劑:
對情緒激動患者可給少量鎮靜劑:如苯巴比妥0.03,每日3次,口服;利眠寧10mg,每日2~3次。谷維素20mg,日3次,口服。亦能控制神經、精神癥狀。
2。精神抑郁者用炭酸鉀300mg;每日3次,口服。
3。偏頭痛甚者,可用麥角制劑。
4。水腫明顯:用利尿劑。氯化胺,每日1~2g,每日2次,經前服用10天。此藥僅對輕度水腫患者有效;亦可用雙氫克尿噻25mg,每日3次,或速尿20mg,每日l~2次,經前7~10天服用,為避免低鉀,可加用10%氯化鉀10ml,每日2~3次。
二、內分泌治療
1。孕激素:
①黃體酮20mg,肌肉注射,隔日l次,共5次,從月經第16天開始;
②炔諾酮5mg,或甲地孕酮5mg,從經前14天開始服用,每日1次,連用10天。可以對抗雌激素和補充孕激素的不足。
2。雄激素:有直接對抗雌激素和抑制促性腹激素分泌的作用,間接達到降低雌激素水平。故在月經前15天開始口服甲基睪丸素5~10mg,連服10~14天。
3。孕激素與雄激素聯合應用:黃體酮20mg,丙酸睪丸酮25mg,于月經周期第22、24、26天隔日1次,肌肉注射,共3次。
三、溴隱亭治療
溴隱亭可明顯消除乳脹和情緒激動。用法為2.5mg,每日2次,在月經第12~26天服用。如服藥時出現惡心、頭痛等副反應,藥量可酌情減少,每次用1.25mg,每日1~2次,口服。溴隱亭是通過直接作用于垂體前葉催乳素分泌細胞,對催乳素的合成和釋放有抑制作用,并可通過下丘腦促使催乳素抑制因子分泌以降低催乳激素水平而起作用的。
四、抗前列腺素藥物
甲滅酸250mg,每4~6小時1次;或甲氧萘丙酸鈉275mg,4~6小時1次,口服。自癥狀開始時用藥,至下次月經來潮停服。
五、維生素B6
能抑制催乳素,減少雌激素蓄積,并能調節植物神經系統與下丘腦—垂體—卵巢的關系。從月經第10天開始服用,每次20~40mg,日3次。
中醫治療
辨證治療
1。肝郁氣滯
癥候:經前乳房脹痛,似有硬結或有塊,小腹脹痛連及兩脅,煩躁易怒,或精神抑郁,善嘆息,甚或狂躁不安,失眠,或頭痛劇烈,或肢體腫脹,舌質多正常,苔薄白,脈弦或弦滑。
治法:疏肝理氣。
方藥: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15g,白芍20g,枳殼10g,川芎10g,香附15g,甘草10g,陳皮10g,郁金15g。乳房脹痛為主加路通15g,王不留行15g;乳房脹痛有結節者加橘核15g,夏枯草15g,穿山甲15g;若肝郁化火致頭暈頭痛者,減香附,陳皮,加菊花15g,黃芩15g,鉤藤15g,代赭石30g;若肢體腫脹者,可加澤蘭15g,澤瀉15g,檳榔15g;若狂躁不安者加磁石30g,琥珀25g,石菖蒲15g。
2。血瘀
癥候:經前經期頭痛劇烈,或腰膝關節疼痛,得熱痛減,遇寒痛甚,或經行發熱,腹痛或肢體腫脹不適,按之隨手而起,常伴月經量少或行而不暢,經色紫暗有塊,舌紫暗或尖邊有瘀點,脈弦澀。
治法:理氣活血,化瘀通絡。
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桃仁15g,紅花15g,川芎10g,赤芍15g,牛膝10g,柴胡15g,枳殼15g,甘草10g,益母草20g,當歸20g,生地15g,丹參15g。若肢體腫脹者加澤蘭15g,澤瀉15g,大腹皮15g;若身痛明顯,加掛枝15g,虎杖10g,雞血藤15g。
3。血虛
癥候:經期或經后頭暈頭痛;心悸少寐,神疲乏力,或身痛麻木,肢軟,或發熱,形寒自汗,少氣懶言,或風疹頻發,皮膚瘙癢,面色不華,肌膚枯燥,月經量少,色淡質稀,舌質淡紅,苔白,脈細弱。
治法:益氣養血。
方藥:八珍場。熟地25g,白芍15g,當歸20g,川芎10g,黨參25g,白術15g,云苓10g,甘草10g。若經行身癢起風疹者加首烏20g,防風15g,荊齊15g。
4。脾虛
癥候:經行面浮肢腫,腹脹納減,便溏,或經行前后頭暈沉重,胸悶泛惡,月經量多,色淡質稀,舌淡紅,苔白滑,脈濡滑或沉緩。
治法:健脾溫陽利水。
方藥:苓桂術甘湯加味。茯苓20g,桂枝15g,白術25g,甘草10g,黃芪20g。若經行泄瀉者加山藥25g,扁豆15g,蓮子肉15g,薏苡仁15g;若浮腫為主者加澤瀉15g,巴戟天15g,豬苓15g,防己15g。
5。腎陽虛
癥候:經行面浮肢腫,腰膝酸軟,便溏,畏寒肢冷,尿少,月經量多,色淡質稀,舌淡苔白,脈沉遲。
治法:溫腎扶陽利水。
方藥:真武湯加味。白術15g,茯苓15g,白芍15g,附子15g、生姜10g,巴戟天20g,澤瀉10g,仙茅15g,仙靈脾15g。若浮腫為主可加防己15g,掛枝15g;泄瀉為主者加補骨脂20g,吳茱萸15g,肉豆蔻15g,五味子15g。
6。腎陰虛
癥候:經行或經后潮熱,盜汗,頭暈目眩,腰膝酸軟,或乳房作脹,或口舌糜爛,口燥咽干,或音啞,五心煩熱,月經常先期,量少色紅,或經期延長,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腎育陰。
方藥:左歸丸。熟地25g,山藥20g,山茱萸15g,枸杞15g,牛膝10g,菟絲子25g,鹿角膠15g,龜膠15g。心煩失眠加棗仁15g,柏子仁15g,龍骨25g;經行口糜者加知母15g,黃柏15g,五味子15g;頭痛甚者加枸杞子20g,菊花15g;月經先期加女貞子15g,旱蓮草15g,生地20g。
專方驗方
1。陳皮15g,鹿角霜15g,水、黃酒各半煎服。治經前乳房脹痛。
2。赤石脂9g,補骨脂9g,共研未,每次服3g,日3次,開水送服。治腫腎陽虛所致泄瀉,并有腰酸腿軟,形寒肢冷,小便清長,帶多清稀者。
3。薏苡仁30g,茯苓15g,紅棗7個,水煎服,入夏后每日1劑。治療經行浮腫。
(責任編輯:楊綺琴 )
文章關鍵詞:
育齡婦女在月經前7-14天,反復出現一系列精神、行為及體質等方面的癥狀,月經來潮后癥狀迅即消失。這一周期性改變有很大個體差異,也是育齡婦……詳細>>
育齡婦女在月經前7-14天,反復出現一系列精神、行為及體質等方面的癥狀,月經來潮后癥狀迅即消失。這一周期性改變有很大個體差異,也是育齡婦……詳細>>
育齡婦女在月經前7-14天,反復出現一系列精神、行為及體質等方面的癥狀,月經來潮后癥狀迅即消失。這一周期性改變有很大個體差異,也是育齡婦……詳細>>
是指婦女在月經周期的后期表現出的一系列生理和情感方面的不適癥狀,癥狀與精神和內科疾病無關,并在卵泡期緩解,在月經來潮后自行恢復到沒有任何……詳細>>
調節情緒由于本病主要表現為憂慮、焦慮。患者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做些令自己高興的事來調節一下情緒,比如聽聽音樂、戲曲。或者和朋友聊聊天,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