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乳腺增生是一種婦科常見的疾病。好發于25-39歲左右的中年婦女,因為這段時間是女性性機能最旺盛的時期。表現為乳房的不同部位單發或多發地生長一些腫塊,質地柔軟,邊界不清,可活動,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在月經前、勞累后或是生氣(中醫稱氣郁)等情緒波動時,腫塊增大,疼痛加重,而在月經后腫塊明顯縮小,疼痛減輕。疼痛一般是脹痛,很少有刺痛感。應該提醒的是,乳腺增生有轉變為乳腺痛的可能,所以如果患乳腺有增生時間較長者則應去醫院檢查,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
一般來說,婦女多愁善感,一不順心則心肝之火勃然而起,而肝經又通乳循行兩脅,導致氣郁痰凝于乳。所以,中醫一般采用舒肝解郁、行氣化痰的方法治療。另外,還可以配合應用一些鹿角膠之類的“補氣藥”,可行血中之氣,因而治乳疾效果最好。
多發群體
乳腺增生癥是正常乳腺小葉生理性增生與復舊不全,形成乳腺正常結構的紊亂,以乳腺泡導管的上皮細胞和結締組織增生為基本病理變化,屬于病理性的增生,它是既非炎癥又非腫瘤的一類病。大約50%的育齡婦女都有小葉增生,多發于30-50歲女性,發病高峰為35-40歲。真正的發病原因還不明確,可能與體內激素水平不均衡或乳腺組織對性激素的敏感性較強有關。2010年左右,多認為與內分泌失調及精神因素有關。黃體素分泌減少、雌激素相對增多是本病的重要原因。
易發人群
有人把乳腺增生稱為婦女的“現代病”,是中年婦女最常見的乳腺疾病,30歲—50歲最高峰,青春期及絕經后則少見。那么,為什么乳腺增生易在30歲—50歲這個年齡段發生呢?其原因如下:
1。乳房的癥狀同步于乳腺組織變化,即隨月經周期(卵巢功能)的變化而變化。也即隨體內雌、孕激素水平的周期變化,發生周而復始的增生與復舊。乳腺增生癥的主要組織學變化就是乳腺本質的增生過度和復原不全。這種現象是由于雌、孕激素比例失衡的結果。
2。病人多系性激素分泌旺盛期,該病在青春前期少見,絕經后下降,與卵巢功能的興衰一致。
3。從乳腺病變在乳房上不規律的表現,也說明是受內分泌影響引起。從臨床上看,多數乳腺增生癥病人發生在未哺乳側,或不哺乳側癥狀偏重。而未婚未育病人的乳腺增生癥(尤其是乳痛癥),在懷孕、分娩、哺乳后,病癥多可緩解或自愈。
疾病分類
乳腺增生癥有很多類型,有的完全是生理性的,不需特殊處理也可自行消退,如單純性乳腺增生癥,有的則是病理性的,需積極治療,尤其是囊性增生類型,由于存在癌變的可能,不能掉以輕心,下面就按照乳腺增生不同的類型分別講述其治療。
1)乳痛癥,也叫單純性乳腺增生癥。在少女和年輕患者中最為常見,其原因是由于性腺激素分泌旺盛及變化波動較大的緣故,以明顯周期性乳房脹痛為待征,月經后疼痛自行消失。疼痛以乳房局部為主,但有時疼痛可放射至同側腋窩,胸壁,有時甚至放射至戶背部,常影響睡眠,工作與學習,由此而引起焦慮不安,情緒激動的患者還不少。這類增生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患者首先不必過度焦慮和著急,只要調整情緒,保持平衡,一般升高的內分泌激素都可以慢慢地得到糾正,各種癥狀都可以自行消失。如果疼痛較明顯,也可采用具有疏肝理氣功能的中藥服用,如"竭蛭膠囊"等,服用1-2個療程,一般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乳腺腺病。本類型的病變基礎是乳房內的乳腺小葉和乳腺管均有擴張及腺體周圍組織增生。對這類增生病的治療,應以軟堅散結為主,輔疏肝理氣的中成藥。
3)囊性增生病。有人稱本類型的增生病才是真正的病理性增生癥。它以乳管上皮細胞增生為主要病變,乳房內出現的腫塊多為彌漫性增厚,有部分患者呈局限性表現,且呈橢圓形的囊狀物居多,很容易與纖維混淆。此類增生可能發展為癌變,常常引起患者的擔心和恐慌。因此一旦確診,就要提高警惕,積極進行系統治療。
發病原因 長期的飲食結構不合理、生活習慣不好、心理壓力過大等造成體質酸化,人體的機能下降,進而引起身體代謝循環變慢,大量本物質沉積在體內無法排出,造成氣血不暢,內分泌激素失調、月經失調等現象因此而引起乳腺疾病即乳腺增生。
(責任編輯:蘇雅婷 )
文章關鍵詞:
乳腺是性內分泌系統的靶器官,由于內分泌失調導致乳腺的病理變化,使乳腺管壁細胞及乳腺間質細胞增生,改變了乳腺的正常組織結構和正常的生理性功……詳細>>
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見疾病,且發病率呈逐年上升事態。究其原因,主要是許多乳腺疾病早期癥狀很容易被忽視,而造成發現晚、治療晚,其結果常常是錯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