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目前對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手術、放療、化療、生物療法以及激素治療,但具體治療方法的選擇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目前臨床普遍認為,激素治療適用于晚期或復發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治療方式多為高效藥物、大劑量、長療程。
孕激素有效率為20%,子宮內膜癌患者對孕激素治療的敏感性與孕激素受體有很大關系。缺乏受體者敏感性下降;高分化較低分化受體水平高,敏感性也高;對遠處復發者療效優于盆腔復發。
另一類激素藥物是他奠西芬,此藥與雌激素競爭受體,有抗雌激素的作用;還可增加孕激素受體,二者聯合應用時子宮內膜癌患者對孕激素的敏感性增加,但應注意抗孕激素的患者用他莫西芬也無效。治療時間目前尚無統一看法,但至少應用藥1年以上。
一、孕激素:①甲羥孕酮(MPA):口服,100mg/d,肌內注射,每天1次,每次400mg,7日后每周3次,顯效后每月1000mg長期維持。②甲地孕酮(MA):口服,每天80-160mg。③氯地孕酮:幾服,每天20-40mg。④已酸孕酮:肌內注射,每天500mg,1個月后改為每天250mg。
二、抗雌激素藥物治療:他莫昔芬為非甾體類雌激素受體競爭劑,有抗雌激素作用,低濃度時也可刺激腫瘤內生長,使PR水平上升,有利于孕激素治療。口服每天20mg,數周后可增加劑量,或先用2-3周后用孕激素,可提高孕激素治療效果。
對于晚期或復發的患者,建議在激素治療的同時,要考慮結合放化療、多細胞靶向治療技術進行綜合性治療,以確保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防止再次復發轉移現象的發生。同時多細胞靶向治療技術在重塑患者機體免疫能力、幫助患者獲得長期帶瘤生存方面療效顯著。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孕激素:①甲羥孕酮(MPA):口服,100mg/d,肌內注射,每天1次,每次400mg,7日后每周3次,顯效后每月1000mg長期維持。……詳細>>
女性大量使用雌激素會導致子宮內膜癌?醫學研究表明,這的確有關聯。子宮內膜癌的確切病因,目前還不是很清楚,但在臨床研究過程中,醫學界對子宮……詳細>>
長期應用不間斷雌孕激素替代治療是安全的,不會導致子宮內膜增生或惡性腫瘤。詳細>>
孕激素就是女性進入青春期后,卵巢產生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激素,它主宰著女性正常的月經周期、能促進女性第二性征的發育、維持著胚胎在子宮內的健康……詳細>>
服用雌激素的婦女具有高度發生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其危險與劑量大小、服用時間長短,及是否合用孕激素、中間是否停藥,以及病人特點等有關。停藥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