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原發性痛經
原發性痛經的發生主要是與月經時子宮內膜前列腺素PG含量增高有關。研究證明,痛經患者子宮內膜和月經血中前列腺素含量均較正常婦女明顯升高。前列腺素升高時造成痛經的主要原因。該物質是花生四烯酸脂肪酸的衍生物,在月經周期中,分泌期子宮內膜前列腺素濃度較增生期子宮內膜高。月經期大量釋放,是前列腺素含量增高。
繼發性痛經
多見于生育后及中年婦女,因盆腔炎癥、腫瘤或子宮內膜異位癥引起。內膜異位癥系子宮內膜組織生長于子宮腔以外,如子宮肌層、卵巢或盆腔內其它部位,同樣有周期性改變及出血,月經期間因血不能外流而引起疼痛,并因與周圍鄰近組織器官粘連,而使痛經逐漸加重,內診可發現子宮增大較硬,活動較差,或在子宮直腸陷窩內發現硬的不規則結節或包塊,觸痛明顯。
痛經的發生常由情志所傷,起居不慎,或六淫為害,或先天稟賦不足等因素,致使沖任、胞宮氣血運行不暢,因不通而痛;或致沖任、胞宮失于濡養,因不榮而痛。
1。氣滯血瘀:素多抑郁,或恚怒傷肝,氣機郁滯,血行不暢,沖任氣血運行受阻,影響經血的正常排泄,故而發生痛經。
2。陽虛內寒:素稟陽虛,陰寒內生,沖任、胞宮失于溫養而凝滯,不得暢通而痛經。
3。寒濕凝滯:過于貪涼,或生活于潮濕之地,或外傷風冷寒濕,寒濕客于沖任胞宮,以致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痛經。
4。濕熱下注:素有濕熱內蘊,濕熱流注沖任,阻滯氣血運行;或經期、產后感受濕熱之邪,稽留于沖任、或客居胞中,與經血相搏結而致痛經。
5。氣血虧損:脾虛胃弱,氣血化生不足;或大病久病損傷氣血,經行氣血更虛,沖任、胞宮失于濡養,故而產生痛經。
6。肝腎虛損:素體肝腎虧虛,或因多產房勞等損傷肝腎,精虧血少,沖任不足,胞脈失養,經行之后更損精血,沖任胞脈失于濡養而致痛經。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痛經是一種婦女常見的癥狀,指的是在月經來潮時出現小腹部痙攣性疼痛。痛經又可分為原發性痛經與繼發性痛經兩種,隨著痛經發病率的升高,很多女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