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痛經,多見于未婚或婚后未孕的青年婦女,疼痛通常發生在經期前后或行經期間。主要癥狀是下腹部痙攣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適,嚴重時會影響日常生活。中醫稱痛經為“經行腹痛”,在臨床上可分為寒、熱、虛、瘀等四種類型辨治。
寒證
臨床表現為小腹寒冷,按腹部熱敷痛可減輕,經量少,色如黑豆汁,面色青白,食欲差,舌質淡紅,舌苔白膩。治療時,可酌情選用以下具有散寒止痛、溫通血脈的驗方。
方一:吳茱萸5g,茴香3g,艾葉10g。水煎,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下。于經前3天開始,連用6劑。
方二:艾葉15g,生姜5片,紅糖20g。先煎艾葉、生姜,去渣后放入紅糖調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下。
方三:雞蛋2個,生姜5個,黃酒50ml。先將雞蛋煮熟,然后放入姜,待姜熟后,入黃酒。喝湯吃蛋,每日1次,連用3日。
熱證
臨床表現為小腹發熱作痛,面紅,心煩不安,口唇干燥,愛喝水,尿黃,大便干燥,舌苔黃。可酌情選用以下清熱止痛的驗方。
方一:熟地10g,丹皮10充,黑梔子6g。水煎,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下。
方二:地骨皮15g,黃柏6g,玄參15g,生地15g。水煎,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下。
虛證
臨床表現為小腹隱隱作痛,按時伴有腰酸痛,面色蒼白,神疲。懶動少言,經血色淡量少,舌質紅無苔。可酌情選用以下具有調補氣血的驗方。
方一:黨參10g,黃芪10g,當歸10g,川芎6g,白芍10g,熟地10g。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方二:羊肉50g,生姜5g,當歸30g。加水適量煎煮,待肉熟后,吃肉喝湯,每日一次。
方三:丹參15g,川芎6g,烏藥6g。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瘀證
小腹脹痛,牽扯兩脅及背痛,乳房帳痛,經量少,色紫黑夾有血塊,舌質紫色。治療時,可酌情選用以下具有行氣活血止痛作用的驗方。
方一:五靈脂10g,蒲黃10g,益母草10g。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方二:當歸50g,延胡索50g,香附50g。將3種藥物共研細粉,用溫水和勻,每次服5g,日服2次,連服3日。
方三:桃仁7個,百草霜5g。先將桃仁打碎,然后將百草霜研成細粉,混勻。每次取一酒盅左右的量,用溫開水沖服,每日1次,連用3日。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痛經是女性常見的問題,凡在經期前后或經期中,發生下腹部疼痛,或腰骶酸痛及其他不適,嚴重時惡心、嘔吐,甚至影響工作和日常生活者,稱之痛經。詳細>>
痛經是指婦女在經期及其前后,出現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隨月經周期而發,嚴重者可伴惡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給工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