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取嚏療法 皂莢30g、冰片10g,共研極細末,取少許置于掌中,吸入少許,頃刻噴嚏頻作,繼而微汗痛減。 每日可行2~3次。
白藥填臍法 取云南白藥適量加白酒調成稀糊狀,填于肚臍處,外用膠布固定,還可用熱水袋熱熨肚臍處,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鐘;藥糊每日換1次,連用2~5日。
外敷療法 藥用川烏、草烏各5g共研細末,再用蔥汁、蜂蜜調勻,外敷少腹部疼痛處,每敷2~3小時,每日1次。
藥酊摩擦法 取云南白藥酊適量,涂于臍下關元穴、氣海穴部位,用手摩擦,當有發熱感并傳至腹內時,疼痛即止。
貼穴療法 1。取關元穴、三陰交穴,用半張傷濕止痛膏分別貼于以上二穴,并用拇、食指按壓,每天3~5次,藥膏3~5天更換1次。2。急性子或王不留行子,用傷濕止痛膏粘貼于三陰交穴、中沖穴。
芥糊敷足法 藥用白芥子12g,研為細末,加面粉適量,米醋調成稀糊狀,外敷足心涌泉穴,包扎固定,每日換1次,還可配合外敷關元、氣海穴。
中藥足浴法 藥用益母草、香附、乳香、沒藥、夏枯草各20g,水煎2000ml足浴,每次15~20分鐘,每日1次,連續3~5天。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婦女在行經前后,或正值經期,小腹及腰部疼痛,常可伴面色蒼白,頭面冷汗淋漓,手足發冷,泛惡欲吐等癥狀,稱為痛經,亦稱經行腹痛。中醫認為,本……詳細>>
痛經患者子宮內膜組織中前列腺素含量是較高的。痛經患者在病情嚴重時需要及時就醫。那么,痛經主要分幾種類型?痛經中藥外治方法具體是怎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