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對于子宮肌瘤疾病,我們大家還是了解的,此病在現實生活當中有著比較高的發病率,不僅僅困擾著女性的情緒,還危害著他們的健康,給他們帶去了病痛折磨,那么出現了子宮肌瘤疾病手術治療方法有哪些呢?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
手術治療
正常情況下子宮動脈與輸尿管交叉處位于宮頸內口旁2cm水平,但在多發性肌瘤者尤其是子宮下段、宮頸肌瘤向闊韌帶內生長時,可使其解剖位置發生變化,甚至輸尿管由瘤體前方或側壁走行,故遇以上情況時,應先從闊韌帶后葉尋找輸尿管,沿其走行方向證實其去向,術中予以避開,以免誤傷。
切除子宮:將子宮向骨盆外牽拉,用手指緊貼宮頸再次將膀胱下推至子宮頸外口下1~2cm水平,側方推離宮頸旁1cm處,以免切開陰道前壁時損傷膀胱及輸尿管;并用示指將兩側子宮骶骨韌帶斷端之間腹膜下疏松結締組織推離直腸,達宮頸外口下2cm。暴露陰道后穹隆,以防切開陰道后壁時傷及直腸。用兩手指觸摸宮頸外口,檢查游離是否充分,在宮頸周圍用干紗布填圍,以防陰道分泌物污染腹腔,緊貼宮頸切開陰道前或后穹隆直至見紫藍色或咖啡色黏液流出,用兩把彎血管鉗鉗夾陰道兩側壁組織,包括陰道動脈,再用彎組織剪沿宮頸前后唇周圍陰道穹隆剪開陰道壁,直至子宮全部游離,取出子宮。
簡便腹式全子宮切除術:對常規腹式全子宮切除術進行改進,具有手術簡便、快速、術中出血少、損傷小、恢復快、能預防術后附件和陰道脫垂(將附件和圓韌帶殘端一并縫合,把附件固定在圓韌帶上),傷口美觀,住院時間短等優點。
小開腹子宮切除術:該術式是近年來在傳統腹式子宮切除的基礎上稍加改進形成的,小切口指皮膚切口(縱或橫向)長度≤6cm,而筋膜切口長度大于皮膚切口,每端超過約1~3cm,子宮外置于腹壁上,用Z型宮旁組織鉗切除子宮。適于患者不很胖,子宮活動良好,且≤12周妊娠,同時合并以下一條或更多條件者;陰式子宮切除在解剖上無可行性,需行附件切除。
腹腔外子宮頸錐切式子宮切除術:其優點是進一步簡化了手術步驟,減小手術創傷,因保留子宮頸外環,從而保持了宮骶韌帶、主韌帶的功能。此法與子宮頸筋膜內全子宮切除術不同,后者是必須切斷宮頸各韌帶后切除子宮,損傷了盆底的正常結構,并且不能留子宮頸,而本術式不損傷盆底的正常結構,不但明顯減少輸尿管的損傷,也保留了陰道的完整性和后穹隆的深度,避免了傳統手術陰道縮短4cm以上的現象,又能預防殘端癌的發生,并達到了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需要保留子宮頸的目的。將卵巢固有韌帶,圓韌帶和輸卵管峽部一并集束貫穿縫扎,可使附件懸吊在圓韌帶殘端上,避免卵巢下垂盆底而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采用子宮頸外環殘端及其筋膜側對側縫合法,使兩側主韌帶靠近形成橋狀結構,起到懸吊宮頸及陰道,防止脫垂的作用。對子宮韌帶及血管的處理較傳統方法更簡便、安全可靠。
經陰道全子宮切除術:陰道子宮切除術系經陰道進行,無腹腔干擾,可減少盆腹腔污染,術后病人恢復快,住院時間短。陰道手術視野小,術時所暴露的范圍受到一定限制,操作不如腹式主動,易損傷膀胱、直腸和輸尿管。
陰式子宮切除術新觀念:傳統的TVH的適應證多限于經產婦;子宮≤12孕周;子宮脫垂;無前次盆腹腔手術史;無附件病變;不需探查或切除附件者。但近來隨著手術方法的改進,適宜器械的使用,手術技巧的提高及醫師經驗的積累,其適應證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看到了以上介紹,我們才意識到了,出現了子宮肌瘤疾病一定要及時進行手術治療,因為此病在發生以后,對身體的傷害是很嚴重的,希望能夠幫助患者在患有疾病之后做到正確治療,避免陷入治療的誤區爭取早日得到康復。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子宮肌瘤的是最為常見的婦科良性腫瘤之一,有醫生介紹,一些大醫院的婦科手術,幾乎一半是子宮肌瘤剔除手術。由于患有子宮肌瘤的類型不同,在子宮……詳細>>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中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多見于30-50歲的婦女,其發生與雌激素過多和長期刺激(如與反復多次人流)等原因有關,大多數……詳細>>
懷孕后檢查出有子宮肌瘤,其處理應根據妊娠月份、肌瘤大小、臨床表現等因素而定。 l)妊娠早期子宮肌瘤的處理:妊娠早期對子宮肌瘤的干預易導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