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1、按摩法:病人仰臥于床,先將兩手搓熱,然后將兩手放在少腹部,先由上至下按摩60~100次,再從左至右按摩60~100次,最后轉圓按摩60次,以局部皮膚紅潤為宜,每日早晚各一次。
2、看一部爆笑喜劇放松大腦
疼痛主要通過大腦神經傳遞,因此痛經的嚴重程度與大腦緊張度成正比。避開那個正“痛”的人,看一部爆笑喜劇放松大腦。當全神貫注于影片時,體內產生大量內啡肽,能切斷疼痛信號,暫時止痛;一旦感到愉悅,身體更釋放出多巴胺,活化腦細胞膜發揮止痛功效。
3、服用止痛藥:當經痛開始時,女性可以用牛奶或食物一起服用止痛藥。止痛藥約在20-30分鐘后起效,且持續12小時。這種方法不建議長期使用。
4、腳背上的太沖穴,位置在腳背大拇指和二拇指的盡頭。太沖穴是肝經要穴,很多人心里有憂思郁悶就會導致痛經,按了這個穴位就好了,特別是春季,最管用。
5、雞蛋當歸姜湯:雞蛋1枚,當歸15克,干姜5克,紅棗15克(去核),陳皮5克,米酒20毫升。
將當歸、干姜、陳皮加水煮沸30分鐘,去渣,將雞蛋打散和米酒紅棗放入藥汁,再煮沸至紅棗爛,飲湯吃蛋棗。
6、用熱水瓶或熱水袋:把熱水瓶里裝滿熱水,然后放在痛的地方暖暖,這樣會緩解痛經的癥狀,熱水才有效哦,溫溫的水不行的,還有,喝點熱水,也可以緩解疼痛。
7、外敷法:用川烏、草烏各5克共研細末,再用蔥汁、蜂蜜調敷少腹痛處2~3小時。每日一次。
8、保持頭低臀高姿勢:痛經時跪在床上、抬高臀部,保持這種頭低臀高的姿勢能改善子宮的后傾位置,方便經血外流,可以解除盆腔瘀血,減輕疼痛和腰背不適癥狀。
9、艾灸法:選用三陰交、足三里等穴位,將艾條懸放在距離穴位3cm左右的高度,使局部溫熱而無灼痛。每穴10-15分鐘左右,以皮膚出現紅暈為度。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痛經是一種讓好多患者痛苦的疾病,主要出現在月經前后或是月經期間,這也是一種需要我們重視的婦科疾病,在發作期間,我們也要通過合理的方法來對……詳細>>
婦女經期或經前后小腹疼痛稱痛經。其病機為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按病因分寒熱瘀虛四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