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正常健康婦女,由于解剖學及生物化學特點,陰道對病原體的侵入有自然防御功能,當陰道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壞,則病原體易于侵入,導致陰道炎癥,幼女及絕經后婦女由于雌激素缺乏,陰道上皮菲薄, 細胞內糖原含量減少,陰道PH高達7左右,故陰道抵抗力低下,比青春期及育齡婦女易受感染。
幼女及絕經后婦女為何更易得細菌性陰道炎
在正常情況下,陰道細菌主要是乳酸桿菌,它可抑制厭氧菌生長,使陰道中的厭氧菌與需氧菌之比維持在正常的2:1—5:1之間,形成正常菌群生態平衡而不致病。當陰道內細菌生態失去平衡時,就會導致細菌性陰道疾病,常見的有嗜血桿菌性陰道病、非特異性陰道病、加特納肝菌性陰道病、厭氧菌性陰道病等,統稱為“細菌性陰道病”,多見于15-44歲的女性。
不論何種類型的細菌性陰道病,陰道分泌物增多,有腐臭和魚腥味,少數病人外陰瘙癢或燒灼感。但陰道壁無充血、紅斑等炎癥表現,也查不出大量白細胞聚集,只不過其他雜菌大大多于乳酸桿菌,使有益于陰道的乳酸桿菌失去作用。
這些雜菌在陰道中大量繁殖,可產生高濃度的亞硝氨,久之,可通過宮頸人乳頭瘤病毒的作用而致癌;還可引發經期出血過多或妊娠性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盆腔炎、異位妊娠或不孕癥,乃至泌尿系統的反復感染。
已孕婦女可引發胎膜早破、羊水污染、絨毛膜羊膜炎、早產及產褥期感染等;行子宮切除術者,術后陰道殘端感染的機會大為增加。
預防細菌性陰道炎要把控細節
(1)不過度講究衛生:有些病人就診時說自己非常注意衛生,每天要清洗外陰2—3次,每次還用沖洗器或手清潔陰道,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陰道內環境呈弱酸性,又有許多菌群共同存在,菌群間的相互制約作用能抑制某種菌屬過度增長而致病,這是人體的一種自然防御系統。清洗陰道無疑將陰道的弱酸環境和菌屬間的相互制約關系破壞了,使陰道上皮的抗病力下降,引起念珠菌或其他細菌所致的陰道炎。
(2)鍛煉身體,均衡飲食,不過食含糖量高的食品。
(3)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上廁所前也應該洗手;不濫用不潔衛生紙;排便后擦拭外陰時宜從前向后擦;每日清洗外陰,換洗內褲并放于通風處晾干;自己的盆具、毛巾自己專用;內褲與襪子不同盆清洗。
(4)合理穿衣:不穿化纖內褲,不借穿他人內衣、內褲及泳裝。
(5)使用公共廁所時盡量避免坐式馬桶;提倡淋浴,不洗盆塘;浴后不直接坐在浴室坐椅上;不在消毒不嚴的泳池內游泳。
(6)藥物避孕的婦女如果反復發生霉菌性陰道炎,應停用避孕藥,改用其他方法避孕。
(7)不濫用抗生素:長期大量應用抗生素會破壞陰道細菌間的制約關系,使念珠菌失去抑制過多生長而致病。
(8)積極治療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平時可用蘇打水清洗外陰,提高陰道pH值,抑制霉菌生長。
(你想每天都收到三甲醫院兒科專家指導的權威育兒科普嗎?長按上圖,掃碼)
(責任編輯:莫克豪 )
細菌性陰道炎是一種由于陰道內微生態平衡失調引起的陰道分泌物增多,白帶有魚腥臭味及外陰瘙癢灼熱的綜合征,那么你知道細菌性陰道炎誘發因素有哪……詳細>>
細菌性陰道炎是由陰道加特納菌和一些壓氧菌的混合感染所致,可通過性接觸傳染,在性關系混亂的人群中發病率較高。細菌性陰道炎,可分為嗜血桿菌性……詳細>>
陰道炎是常見的婦科炎癥,而且陰道炎的種類有很多,細菌性陰道炎就是其中的一種,那么如何診斷細菌性陰道炎呢?以下四大標準不能少。詳細>>
細菌性陰道炎的病因是什么?這一點大家有必要把握,只有了解了細菌性陰道炎的病因才能幫助大家積極的認識這種疾病,進而幫助大家積極的治療,下面……詳細>>
細菌性陰道炎(BV)是一種由陰道加特納菌和一些壓氧菌的混合感染,導致陰道內微生態平衡失調,引起的陰道分泌物增多,白帶有魚腥臭味及外陰瘙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