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宮頸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對女性朋友的危害是很大的,可能會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那么如何預防宮頸癌呢?
如何預防宮頸癌
1、 普及防癌知識,了解并避免宮頸癌的危險因素。現已明確,與官頸癌發病關系十分密切的因素包括性生活過早(小于16歲)、性生活紊亂、性傳播性疾病(尤其HPV感染)、早婚、早育、多產等。
2、 需要強調的是,性衛生是男女雙方應共同注意的重要事項。保持會陰部清潔是女性的常識,而男性常常忽視性衛生,并很容易成為傳播婦科疾病的“病源”。研究發現,男性包皮內可藏有病毒和細菌,這些都易讓女性感染炎癥,從而誘發宮頸癌;男性的前妻患有宮頸癌,后任妻子也比較容易患宮頸癌;如果男性患有陰莖癌,女性也容易得病。男性注意性衛生,客觀上能起到幫助妻子預防宮頸癌的很好作用。
3、 對于有性生活史2年以上的女性,每年定期的做宮頸防癌檢查是宮頸癌早發現早治療的關鍵。
預防宮頸癌 飲食是重點
1、補充β胡蘿卜素
β胡蘿卜素在體內會轉化為維生素A,有助于保護免疫系統免受自由基分子的攻擊,并具有明顯的免疫增強作用。據科學家觀察,宮頸癌患者血中β胡蘿卜素低于對照組,β胡蘿卜素攝入量低為宮頸癌危險因素。
含維生素A多的動物性食物是:動物的肝臟和雞蛋等。含β胡蘿卜素豐富的植物性食物是:菠菜、油菜、莧菜、萵苣葉和南瓜等。
2、應多吃黃豆與其制品
豆制品類:如豆腐、豆漿、豆干等。
蔬菜類:如芹菜、花椰菜、毛豆、甜豆等。
因這些食物可補足植物性雌激素,植物性雌激素內含的異黃酮素、木質素都被科學家認為有抗氧化的作用。植物性雌激素可抑制子宮頸腺癌與鱗狀表皮細胞癌的生長,抑制細胞分裂,能有效地阻止癌細胞侵犯或轉移。
3、補充微量元素鋅和硒
鋅和硒對免疫細胞的產生和功能發揮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科學研究表明,體內鋅和硒的水平過低會引起免疫系統功能低下。現已發現宮頸癌與微量元素鋅和硒有關。這些微量元素的不足導致宮頸癌、乳腺癌的發病率明顯增高。在膳食中補充鋅和硒尤其重要。
含微量元素鋅和硒多的動物性食物是:牡蠣、魚、瘦肉、動物內臟、蛋、牛腎、豬腎、蝦等,蛋類中含鋅最高。
植物性原料中含鋅和硒多的食物是:食用菌類、紫菜、芝麻、花生、小麥胚粉、堅果類等。
預防宮頸癌先弄清四誤區
誤區一:感染HPV=宮頸癌
宮頸癌的發生和一種叫作人乳頭瘤的病毒(HPV)關系密切。研究表明,持續感染高危類型的人乳頭瘤病毒,是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發生的必要因素。絕大多數宮頸癌患者的體內都能檢測出這種病毒。
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可能通過性接觸而感染HPV病毒。約有8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感染過這類病毒。
然而,感染了HPV并不一定會患宮頸癌,因為每個健康女性體內都有一定的免疫力。研究證實,感染HPV后,大多數女性的免疫系統可以把進入體內的HPV清除。只有少數女性由于無法消滅進入體內的HPV,造成HPV持續感染,才有可能引起宮頸癌前病變。其中有部分患者會進一步發展成為宮頸癌,這一過程約5到10年。
感染HPV后是否會進展為宮頸癌,還與HPV的類型有關。HPV病毒大約有100多種亞型,女性生殖道感染HPV最常見的類型分別是6、11、16、18型,其中HPV6和HPV11型屬于低危型,而HPV16和18型則屬于高危型,來自世界各國的宮頸癌研究發現,HPV16型和HPV18型在宮頸癌患者中的感染率最高。
誤區二:宮頸糜爛會變成癌
許多女性都存在這樣的誤解,以為宮頸糜爛會引起宮頸癌,因而對宮頸糜爛感到非常恐懼。這兩者其實并沒有必然的聯系。
從醫學上來說,女性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外翻,替代宮頸鱗狀上皮,醫生在檢查時,會發現宮頸局部充血呈現紅色,就稱其為 “宮頸糜爛”。糜爛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爛”,它可以是一種生理現象,育齡期女性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宮頸管內柱狀上皮外翻,替代宮頸鱗狀上皮,呈現出“糜爛”狀。而女性在青春發育期前和絕經期由于體內雌激素水平相對低,所以“糜爛”也少見。
值得注意的是,宮頸糜爛也可以是一種常見的炎癥狀態。早期宮頸癌在外觀上和宮頸糜爛的表現非常相似,容易混淆。因此,如果在婦科檢查中發現宮頸糜爛,不能掉以輕心,需要通過進一步的細胞學檢查及活組織檢查來明確診斷,排除宮頸癌的可能,并正確治療。
誤區三:不重視婦科檢查
從感染HPV病毒,到宮頸癌的發生發展有一個漸進的自然病程,一般長達5到10年左右。因此,女性只要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完全有可能及時發現疾病的“苗頭”,并將其扼殺在萌芽階段。目前,早期宮頸癌患者經治療后,其五年生存率可達到85%到90%。
育齡期女性務必不能忽視每年進行婦科檢查,包括巴氏涂片或液基細胞學(TCT)檢查等宮頸細胞學檢查,是發現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重要方法。尤其是以下宮頸癌的易發人群,更不可掉以輕心:
持續感染高危類型的HPV病毒者,即HPV病毒檢測發現HPV16、HPV18呈陽性者;性行為因素不良者,包括開始性生活的年齡過早、多個性伴侶、性衛生不良等都會使患宮頸癌的發病危險增加;
早婚早育、多產多孕的女性;
性病患者,無論男方或女方患有生殖道濕疣、梅毒、淋病等都會增加女方患宮頸癌的幾率;
免疫功能低下、吸煙、營養不良者。
誤區四:“蛛絲馬跡”視而不見
宮頸癌在早期可能不會引起患者任何的不適,有些癥狀也非常容易被忽視。育齡期女性應該學會關注身體發出的“健康警報”,有時雖然只是“蛛絲馬跡”,卻有可能藏有隱患。
接觸性出血:主要是指在性生活后出血或在婦科檢查、大小便后出血。即使是一次、量少,也應提高警惕。
白帶異常:多數宮頸癌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白帶增多。因此,女性平時應該關注白帶的性狀、量的多少和有無臭味。尤其是當發現大量水樣或黏液性白帶時,必須引起注意。
(責任編輯:姚銀康 )
宮頸癌是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導致宮頸癌的原因有很多,那么宮頸癌如何治療呢?以下就是治療宮頸癌要注意的10個誤區。詳細>>
大家都知道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宮頸癌跟性關系沒有直接的聯系,希望女性正確對其認識,了解宮頸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對宮頸癌的預……詳細>>
從癌癥是什么到癌癥從何而來,再到癌癥如何治療,人們對于癌癥的認知在一天天變多,但是,隨著癌癥發病率越來越高,人們對于癌癥的認知越來越多,……詳細>>
宮頸癌是女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它是迄今為止唯一找出致病原因的癌癥。宮頸癌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簡稱……詳細>>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原位癌高發年齡為30~35歲,浸潤癌為45~55歲,近年來其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近幾十年宮頸細胞學篩查的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