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多因受某些因素的影響所致,可使子宮壁上長出疙疙瘩瘩的腫塊。據南方醫院婦產科陳春林教授介紹,年齡在30歲以上的婦女,約20%患有子宮肌瘤,且有五類人群最易高發,需特別注意。那么,日常有哪些因素比較容易引發子宮肌瘤?
第一類是受遺傳因素影響的人,表現在種族的差異和家族的聚集性。例如,黑人的發病率就比白人或亞洲人種高2~3倍,還有直系親屬或姐妹曾患子宮肌瘤的人,患病的幾率比沒有家族病史的高4.2倍。
第二類是有導致卵巢功能亢進因素的人,例如,多囊卵巢綜合癥;還有具有卵巢內分泌功能的疾病,例如顆粒性細胞瘤、卵巢粒膜細胞瘤,都會導致子宮肌瘤的發生。
第三類是跟產次有關,子宮肌瘤發病率與產次成反比?,F在70多歲的老人家,她們的年代都起碼生四胎,都這就解釋了為什么以前的婦女很少患這個病。這是因為懷胎十月加哺乳半年的時間,這段時間內卵巢不排卵,激素分泌處于低水平,從而保護了子宮的健康。
第四類是受體質影響。為什么吃同樣的食品,或者姐妹患病而自己沒患,這都跟個人體質有關。因為激素作用需要受體,有的人受體比較敏感,容易受激素影響,那就相對容易患子宮肌瘤。
第五類是與生活有關。首先是肥胖因素,研究顯示,體重每增加10公斤,患肌瘤的風險增加21%,因為肥胖的體質比較容易合成雌激素。
避孕藥導致子宮肌瘤?
但是,由于某些因素的影響,如雌激素水平過高,某些生長因子的介入等等,可使子宮壁上長出疙疙瘩瘩的腫塊,常稱為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研究發現,年齡在30~50歲之間的婦女,約20%患有子宮肌瘤,此病近年來有增多趨勢。雖然子宮肌瘤為良性腫瘤,大多數癥狀不明顯,但如發現不及時,會危及身體多個器官,亦可造成不孕,因此早防早治是十分必要的。
子宮肌瘤按照生長部位臨床上可分為以下3種類型:位于子宮肌層的為壁間肌瘤,最為常見,占總數的60~70;肌瘤向子宮漿膜生長,突出于子宮表面者,稱為漿膜下肌瘤,占總數的20%~30%;肌瘤向黏膜層生長,突向宮腔,稱為黏膜下肌瘤,占總數的10~15%。子宮肌瘤大小差異極大,小者肉眼不可辨,巨大者可達數十公斤。
子宮肌瘤的常見癥狀是什么?
子宮肌瘤患者最常見的癥狀為月經改變:如月經周期縮短,經期延長或月經量增多,尤其是短期內大量出血,可造成病人嚴重貧血。肌瘤增大時,可壓迫鄰近器官而出現尿頻、便秘、輸尿管積水、腎盂積水等。肌瘤一般情況下不發生疼痛,但如漿膜下肌瘤發生蒂扭轉時,可引起急性腹疼;黏膜下肌瘤可刺激宮縮,發生痙攣性疼痛,肌瘤紅色變性時,可引起劇烈疼痛。子宮肌瘤還可引起白帶增多及不孕。亦有人無任何不適,因體檢做B超婦科檢查,放發現患有子宮肌瘤。
常見的子宮肌瘤治療方法有哪些?
1、保守治療:肌瘤不大(子宮小于孕兩個月大?。?,癥狀不明顯者,可在門診三個月到六個月隨訪一次;
2、肌瘤挖出術:有強烈生育愿望,或患者及家屬堅決要求保留子宮者,可在腹腔鏡下進行;
3、全子宮切除術:患者年齡較大、癥狀較重、無繼續生育要求,或有重度貧血影響其他臟器功能的;
4、介入治療:在子宮動脈中插入導管,并注入栓塞劑,使肌瘤血管閉塞。此法療效較為確切,是治療子宮肌瘤的另一種治療途徑。
(責任編輯:吳潔媚 )
文章關鍵詞:
子宮肌瘤是一種我們熟悉的疾病,它也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雖然是良性的腫瘤,可是對女性的身心健康也會有嚴重的危害,我們要重視日常的發病誘因……詳細>>
青春期前女性基本不會患子宮肌瘤。子宮肌瘤以35~50歲女性多見,在這一年齡組經較精密的儀器檢查,子宮肌瘤檢出率可達40%~50%(其中包……詳細>>
子宮肌瘤讓很多女性都失去了生育能力,這種疾病可大可小,危害性也是我們不能忽視的?;忌霞膊≈螅颊咭欢ㄒ鶕约旱牟∏檫M行治療,不要錯過……詳細>>
女性為什么會得子宮肌瘤?這是不少肌瘤患者回想自己的生活習慣與飲食習慣時都會問的一個問題。子宮肌瘤屬于女性生殖系統的一種良性腫瘤,但患上子……詳細>>
女性患上子宮肌瘤之后,會導致很多的不良后果。因此要注意合理的進行治療,女性可以選擇很多的方法,比如是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家庭療法,今天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