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痛經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找不到生殖系統明顯病變的,稱為原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一般在初潮開始就會發生,多為子宮收縮和局部缺血導致神經精神性疼痛,或因子宮發育不良、子宮頸口狹窄。子宮位置不正,內分泌失調所致。后幾種痛經多發生在月經開始后三個月內,可能會持續整個生育期,但是很多女性在妊娠分娩后,痛經會得到明顯減輕,甚至消失。
另一種是由明確的疾病引起的痛經,稱為繼發性痛經。出現痛經的時間是在正常行經一段時間(多為三年)后,才開始發生。生殖器炎癥、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等生殖器官疾病均可引起繼發性痛經。
病理因素讓痛經纏繞你
1、子宮頸管狹窄:主要是月經外流受阻,引起痛經。
2、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發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應異常,造成子宮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經。
3、子宮位置異常:若婦女子宮位置極度后屈或前屈,可影響經血通暢而致痛經。
4、精神、神經因素:部分婦女對疼痛過分敏感。
5、遺傳因素:女兒發生痛經與母親痛經有一定的關系。
6、內分泌因素:月經期腹痛與黃體期孕酮升高有關。
7、子宮內膜以及月經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PGE2)有作用于子宮肌纖維使之收縮引起痛經。經患者子宮內膜組織中前列腺素含量正常婦女明顯升高。
8、子宮的過度收縮:雖然痛經患者子宮收縮壓力與正常婦女基本相同(正常者壓力約為4.9Kpa),但子宮收縮持續時間較長,且往往不易完全放松,故發生因子宮過度收縮所致的痛經。
9、子宮不正常收縮:痛經患者常有子宮不正常收縮,因此往往導致子宮平滑肌缺血,子宮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宮肌肉的痙攣性收縮,從而產生疼痛而出現痛經。
10、婦科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子宮腺肌癥、子宮肌瘤等。子宮內放置節育器(俗稱節育環)也易引起痛經。
18歲后痛經多為疾病引發
女性18歲后仍有不能緩解的痛經則多為病理性痛經,可能提示患有盆腔炎癥、盆腔淤血綜合癥、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癥等生殖系統疾病。他還提醒,若小腹疼痛不能緩解,特別是服用止痛藥仍不能緩解的情況下,應及時到醫院婦科進行檢查,查清楚病因,及時治療,因為這些疾病多數是可以導 致不孕的原因。
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引發痛經的重要原因之一,占了病理性痛經的60%左右。子宮腔內有一層膜叫子宮內膜,它會隨著卵巢激素的影響產生周期性的變 化,如果當月排卵沒有受孕,子宮內膜就會脫落導致出血,血液順陰道流出成為月經。由于某些因素影響,子宮內膜跑到子宮以外的其他地方去了,并像子宮內膜一樣每個月出血就叫子宮內膜異位癥。這些異位的內膜也會受卵巢激素影響產生周期性出血,但這些血液沒有通道排出體外,就在局部淤積,形成囊腫,越來越大,局部的炎癥反應可以刺激局部神經,引起疼痛。
子宮內膜異位癥最典型的表現就是痛經,疼痛的特點是越來越嚴重,一個月比一個月加重,持續痛、撕裂樣痛。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多發年齡為 25~49歲,長期遷延不治,有20%-66%的患者會導致不孕,所以應引起女性的高度重視,普通B超檢查加上抽血查CA125即可明確診斷。
子宮腺肌癥
子宮內膜出現在子宮肌層則稱為子宮腺肌癥。子宮腺肌癥與女性內分泌激素特別是雌激素有關,婦女育齡期是子宮腺肌癥的高發期,但發生機制目前尚不明確,難以預防,一般表現為痛經和月經失調,多數會引起不孕不育。疼痛的特點和性質與子宮內膜異位癥相似,但更加嚴重。B超或盆腔CT檢查,發現子宮是否 增大、肌層增厚、回聲不均勻。婦科檢查可以發現子宮是否均勻增大、質地較硬、表面可有結節感。抽血檢測CA-125水平,絕大多數患者血中CA-125水 平會有明顯升高;則基本可診斷為子宮腺肌癥。
子宮腺肌癥的治療方法有三種:一是輕度患者,可以服用避孕藥物和孕激素類藥物治療。二是中、重度患者可以打針,注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類 藥物進行治療,可以增加懷孕的機會。子宮腺肌癥與子宮內膜異位癥一樣,懷孕可減少復發的概率。三是在前兩種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如果患者已生育,則可考慮進 行子宮切除手術。
慢性盆腔炎癥
慢性盆腔炎癥是婦科常見的疾病,其引起的疼痛約占病理性痛經的30%。陳建國解釋:“引起慢性盆腔炎的原因可能有很多,通常是由于急性盆腔炎癥 治療不徹底所致。導致盆腔炎癥的常見因素有產后或人工流產后、宮腔放環或取環手術、輸卵管通液術、輸卵管造影術、子宮內膜息肉摘除術等。如果消毒不嚴格或 原有生殖系統慢性炎癥,即有可能引起術后感染。也有的患者手術后不注意個人衛生,或術后不遵守醫囑,有性生活,同樣可以使細菌上行感染,引起盆腔炎。女性 月經期不注意衛生,如使用衛生標準不合格的衛生巾或衛生紙,或有性生活也可能誘發盆腔炎癥。
患有慢性盆腔炎癥的女性在非月經期也會有小腹隱痛感,但在月經期這種痛感會加重,往往還伴有發燒。盆腔炎癥也是引起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一般來說,常規B超或血液檢查即可診斷。
盆腔淤血綜合癥
在病理性痛經中有10%是由盆腔淤血綜合征引起。盆腔淤血綜合征是由于慢性盆腔靜脈血液流通不暢,盆腔靜脈充盈、淤血所引起的一種獨特疾病。其 臨床特點為“三痛兩多一少”,即盆腔墜痛、低位腰痛、性交痛,月經多、白帶多,婦科檢查陽性體征少。臨床發現,本癥嚴重程度與疼痛性質呈正相關。臨床做分辨率較高的B超及血管造影來診斷,也可抽血檢查CA125(卵巢上皮抗原)來進行鑒別診斷。治療主要為對癥治療,重癥患者可以進行手術治療。
醫學名解
月經期間發生劇烈的小肚子疼痛,月經過后自然消失的現象,叫做痛經。有時候這種毛病在生過孩子之后會消失,但很多時候它會一直持續下去。18歲前出現的痛經多為生理性痛經,可以不理會,若痛得難以忍受以致影響生活與工作則需對癥治療。
(責任編輯:嚴毓芳 )
文章關鍵詞:
痛經總是折磨著女性的身心,那么痛經是怎樣形成的呢?生活中有將近半數的婦女都有痛經的問題,當中約有十分之一的人每個月會痛上一兩天,甚至會影……詳細>>
痛經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好繼發性痛經,一般來說繼發性痛經的發生多由疾病引起,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子宮肌瘤等。此外,還有一些內分泌因素和……詳細>>
痛經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找不到生殖系統明顯病變的,稱為原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一般在初潮開始就會發生,多為子宮收縮和局部缺血導致神經精神性……詳細>>
子宮的過度收縮:雖然痛經患者子宮收縮壓力與正常婦女基本相同(正常者壓力約為4.9Kpa),但子宮收縮持續時間較長,且往往不易完全放松,故……詳細>>
痛經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找不到生殖系統明顯病變的,稱為原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一般在初潮開始就會發生,多為子宮收縮和局部缺血導致神經精神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