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生活中存在一個這樣的流言:刮腋毛易導致乳腺癌,因為腋毛幫助汗液排除,沒有腋毛會使得毒素的排除受阻是毒素儲存于淋巴結,從而提高罹患乳腺癌的幾率。乳腺癌在腋窩區域發病最多也是由此造成。
夏日將至,很多女孩都會選擇刮腋毛,因為在她們看來吊帶背心下竄出郁郁蔥蔥的腋毛是不可接受的事情。不過網絡上卻流傳著“刮腋毛易導致乳腺癌”的說法,這個警告乍看起來頭頭是道,但只要仔細分析一下就不難發現它其實漏洞百出。
一、 其實排毒和排汗完全無關
不少流言的慣用伎倆都是首先提出一個虛假的前提,然后用看似正確的邏輯推理得出一個錯誤的結論,例如這則流言就首先認定“排汗受阻會導致排毒受阻,最終導致癌癥發生”。
在現代醫學里很難為“排毒”找到合適的定義。如果將致癌物質認為是“毒”,那么我們身體內大多數毒素都是由血液運輸到肝臟或腎臟代謝清除的。這些“毒素”或經由膽汁隨糞便排出或通過尿液排出體外。流言中提到的“膝蓋后方關節、耳后、腋窩等主要排毒區域”實在是無從談起。
除了肝腎之外,淋巴結負責消滅體內細菌或其他病原體,同時也能清除部分對身體健康有危害的物質。但淋巴結清除“毒素”的機制不是出汗而是免疫介導的,代謝產物通過淋巴回流最終也是進入血液系統的。實際上,淋巴結根本不與汗腺直接連接。汗腺存在于皮膚之中,而非淋巴結內。
排汗是人體正常的生理過程,它可以調節體溫、保持皮膚濕潤,同時排出極少量代謝廢物。不過汗液的99%以上都是水,剩余極少部分溶質包括礦物質、乳酸、尿素及其他極微量的代謝產物。這些溶質中絕大多數來源于血漿,但濃度遠低于尿液,因此所謂出汗的“排毒”作用十分有限,局部排汗受阻很難對人體代謝造成顯著影響。
“刮腋毛會使得排汗受阻”是流言中所認定的另一個“事實”。但實際上,從毛囊結構(見下圖)上不難發現,刮腋毛并不會影響汗腺的結構,也不會阻礙排汗。
當然,需要提醒的是,對于采用物理方式刮除腋毛的人來說,如果因為刮腋毛不當造成皮膚的破損,確實容易引起感染、毛孔阻塞,有可能對排汗造成一定影響。所以,最好使用清潔鋒利的剃毛工具,剃毛前充分濕潤并適當使用潤滑產品對避免劃破皮膚也有幫助。同時切記不要與他人共用剃毛工具。
二、腋窩淋巴結與乳腺癌
流言還聲稱幾乎所有的乳腺癌都是發生在乳房外側上方的區域,因為這里是排毒淋巴結的所在地。臨床上以乳頭為原點,畫橫縱軸將乳房分為四個象限,外上象限乳腺癌原發灶發病率確實最高,美國癌癥協會對此的解釋是,這很可能只是因為該象限乳腺組織最多而已,其發病比例和乳腺組織在外上象限分布的比例類似,和淋巴無關。
所以,刮腋毛導致乳腺癌的謠言無論在論據還是結論上都是站不住腳的。目前并無臨床證據支持刮腋毛會致乳腺癌,也無研究表明乳腺癌發病位置同刮腋毛有關。刮腋毛在審美上是好是壞因人而異,但依據目前的醫學認識,選擇刮腋毛的人不必擔心會對乳腺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據調查,我國婦女乳腺癌發病率以每年3%-4%的速度遞增,其死亡率排在女性癌癥死亡率之首。專家指出,各年齡階段婦女不應只具備防范乳腺癌的意識,更應提防日益高發的普通乳腺疾病,早檢查、早發現、早治療,才能防止乳腺疾病發展為乳腺癌。建議沒有家族乳腺病史且40歲以下的女性一年一次體檢;有家族乳腺癌病史且35歲以上的女性定期乳房檢查最好選擇磁共振,檢查結果可靠,還能夠減少射線損傷,提高早期發現率,實現早診早治,真正防患于未然。
(責任編輯:嚴毓芳 )
文章關鍵詞:
乳腺癌的成因和刮腋毛沒有關系。腋毛排汗但并不排毒,排毒功能在肝臟,毒素多半隨著尿液、糞便等從腸道排出,網帖所說乳腺癌更多地發生在乳房外側……詳細>>
夏日炎炎,著裝清涼,為了美不少女性常選擇刮腋毛以避免不雅。然而近來網上流傳的一則“刮腋毛易導致乳腺癌”的說法,令她們不知所措。對此,專家……詳細>>
很多人都知道乳腺癌。但是只是初步的了解而已。而不知道乳腺癌的具體情況。那么有哪些乳腺癌誤區是很少人知道的呢?詳細>>
乳腺癌是危害婦女健康的惡性腫瘤,其主要癥狀是在患乳中能觸摸到無痛性的、單個、邊緣模糊活動度小的腫塊,有的還可能有乳頭溢液、乳頭內陷、乳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