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前膜通過FFA檢查確診
黃斑前膜是黃斑視網膜前膜的簡稱,視網膜內面的血管性纖維增生膜發生在黃斑者被稱為黃斑視網膜前膜。其中無確切原因者,稱為黃斑前膜患者;發生于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及其復位手術(如光凝、冷凝、電凝、術中或術后出血、術后葡萄膜炎癥反應)、脈絡膜視網膜炎癥、視網膜血管阻塞、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外傷、玻璃體積血者,稱繼發性黃斑前膜。
黃斑前膜是怎樣形成的呢?
目前黃斑前膜發病原因不詳,專家對其發病原因的研究集中在玻璃體后脫落和細胞遷移兩個方向。膜的本質是由來自于視網膜的細胞及其各種衍生物或代謝產物所構成。根據臨床和細胞學研究,原發性黃斑前膜的形成主要與玻璃體后脫離和來自視網膜的細胞向黃斑區遷移積聚有關,這些細胞能形成具有收縮能力的纖維膜。
(1)玻璃體后脫離:臨床所見原發性黃斑前膜絕大多數(80%~95%)發生于玻璃體后脫離之后,此符合老年性玻璃體變化的規律,故多見于老年人。在玻璃體后脫離的過程中,由于玻璃體對視網膜的牽引作用,拉松了視網膜內界膜,刺激了視網膜表面的星狀細胞,使之能透過受損的內界膜向視網膜內表面遷移。另一方面,視網膜表面由于失去玻璃體附著后,有利于視網膜表面細胞增殖并向黃斑區遷移。再者玻璃體后脫離后,殘留于黃斑部表面的薄層玻璃體后皮質及其中的玻璃體細胞,促使視網膜表面細胞向黃斑部遷移和滯留。
(2)細胞遷移:用免疫組化及電子顯微鏡的檢查方法,對黃斑前膜的細胞及細胞外成分作了分析研究。在原發性黃斑前膜中的主要細胞成分是Müller細胞,它們可穿越完整的內界膜。其次是色素上皮細胞,可能具有穿越無孔視網膜的能力,或通過周邊部細微裂孔向視網膜內表面遷移。另一些細胞包括成纖維細胞、肌原纖維母細胞、神經膠質細胞、透明細胞、周細胞和巨噬細胞,這些細胞可能來自視網膜血循環,有的屬于玻璃體內自身的細胞成分。細胞外基質和來自血-視網膜屏障破損處的血漿,或由遷移至視網膜表面的色素上皮合成。視網膜前細胞通過這些物質相互連接并形成纖維性膜組織,其中的肌原纖維母細胞的收縮可引起膜的收縮,從而牽引視網膜,引起一系列病理改變和臨床癥狀,黃斑前膜治不好有致盲危險。
黃斑前膜的FFA檢查
FFA能清晰地顯示黃斑區毛細血管拱環的形態,病變小血管的變形、扭曲現象,以及來自病變區域的異常強熒光、熒光遮蔽或點狀、不規則狀的熒光滲漏。
在黃斑前膜早期,眼底表現僅有玻璃紙或絲綢樣反光,尚未出現視網膜被牽引造成的改變,這時熒光血管造影一般無明顯異常改變。有時能發現RPE損害造成的透見熒光。
隨著疾病的發展,黃斑區視網膜被牽引而出現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變,熒光血管造影表現主要有:
(1)黃斑區的小血管受黃斑前膜的牽拉,迂曲蛇行或變直。黃斑拱環變小、變形或移位。根據血管被牽拉的程度,Maguire等將黃斑前膜的眼底熒光血管造影表現分為4級,所代表受影響血管范圍分別為1個象限、2個象限、3個象限和4個象限。視網膜大血管很少有異常表現。
(2)在進行性發展的黃斑前膜中,由于膜的牽拉使血管屏障受損,出現染料滲漏,有時還可見膜染色。
(3)有黃斑囊樣水腫者呈星形或花瓣狀滲漏。由于黃斑區被牽引,黃斑囊樣水腫多不典型,呈不規則的熒光積存。
(4)如果黃斑前膜較厚,可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熒光遮蔽。極少數情況下,局部視網膜淺層伴隨微小出血斑,也表現為熒光遮蔽。
(責任編輯:林宗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哪些甲狀腺疾病可能會有遺傳性
2024-10-25十幾年前火飛進眼現內眼角緊脹十多天咋
2024-10-24青光眼患者用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有無
2024-10-2429 歲身高 1.75 米體重 15
2024-10-24失明多年且角膜渾濁如何治療
2024-10-24拉肚子一天多,每天兩次,吃黃藤素片需
2024-10-24藥店眼角發紅藥賣光,只剩復方牛磺酸滴
2024-10-24胃酸過多致胃痛、食欲不振,服神曲胃痛
2024-10-24
熱門文章
做完近視手術還會再近視嗎
2024-10-22近視眼手術能安全嗎
2024-10-22近視手術多大年齡能做?專業解析與適宜年齡段探討
2024-10-21近視手術怎么樣?專業解析手術效果、安全性與生活改變
2024-10-21全飛秒近視手術詳解:一步了解透
2024-10-17治療近視的儀器有哪些
2024-10-16近視350度嚴重嗎?專業解讀與應對策略
2024-10-15近視手術費多少錢?專業詳解助你明智選擇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