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血癥的檢查都有哪些
菌血癥是指外界的細菌經由體表的入口或是感染的入口進入血液系統后,在人體血液內繁殖并隨血流在全身播散,后果是很嚴重的。一般來說,導尿管或者是體表的手術造口容易導致發生菌血癥。出現菌血癥的患者往往發生急性的多個器官的轉移性感染,并出現各種急性感染癥狀。一旦懷疑,應立即采血檢驗,確診后應立即針對感染菌治療,爭分奪秒。菌血癥多是細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全身無中毒癥狀,但血液中可查到細菌。主要發生在炎癥的早期階段,肝脾和骨髓的巨噬細胞可組成防線,以清除細菌。
應從所有感染部位,包括感染的體腔、關節間隙、軟組織和病損的皮膚獲取膿液或體液作革蘭氏染色和培養。血液培養應包括需氧菌和厭氧菌培養,應間隔1小時作2次血培養,每次應從不同部位靜脈切開取血。2次血培養用于菌血癥的初期診斷已足夠,但陰性的染色或培養結果不能排除菌血癥,特別是以前已接受過抗生素的病人,更不能排除菌血癥。這種最起碼2次血培養的標本應取自經過適當準備的靜脈切開部位。此外,還可對痰液,導管插入部位和傷口的標本進行培養。
血常規尤其是白細胞計數及分類的檢查,可提示細菌感染的程度,但獲得陽性病原菌對診斷和治療均至關重要,為提高病原菌培養的陽性率,臨床上應注意送檢標本要及時(最好在投予抗生素之前);要多次;要多部位留取標本(如血,尿,便,骨髓,痰,分泌物等);標本的送檢量不能太少(如血標本的送檢血量最少要達到培養基的1/10,即5~10ml),結合臨床特點,必要時需多種可疑菌同時培養(普通細菌,厭氧菌,L型細菌,真菌等)同時送檢,分離出病原后還應做藥敏試驗,在實驗室操作的具體方法上,近年來改進很多,除原始的培養法外,還可利用:
①同位素培養儀,氣相譜儀,Malthus培養儀等特制的儀器進行血培養,能早期提示有無細菌生長;
②血液微孔濾膜集菌法,能去除血清中抗生素,便于細菌生長;
③溶解離心血培養法,有利于酵母菌的檢出;
④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基因擴增法(PCR),在檢測致病微生物方面更具快速,敏感,特異之特點,現已有能檢測大腸桿菌,結核桿菌,金葡菌,真菌等試劑盒,可供臨床使用;
⑤鱟血溶解物試驗(LLT),用來檢測血,尿及胸腹水等標本中有無內毒素,以證實是否為革蘭陰性菌感染;
⑥免疫熒光和ELISA抗原檢測;
⑦銦標記的免疫球蛋白檢測。
腸球菌敗血癥肺部感染時X線可見肺部浸潤陰影。
(責任編輯:黃韻思 )
專家答疑
種植牙骨粉多少錢一克
2024-10-25金屬烤瓷牙多少錢一顆
2024-10-25馬里蘭橋修復義齒圖解
2024-10-25全口種植牙齒一般需要多少錢
2024-10-25前列腺炎患者不可以吃什么食物
2024-10-25怎么判斷是否陽痿早泄
2024-10-25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