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得間質性膀胱炎?
間質性膀胱炎潰瘍,是一種少見的自身免疫性特殊類型的慢性膀胱炎,是一種膀胱的疼痛性炎癥。因尿中未發現感染性微生物,因此這種炎癥的病因尚不清楚。典型的患者為中年女性,癥狀尿頻、尿痛,常常有顯微鏡下可見膿尿和血尿,偶爾可見肉眼性血尿并可能需要輸血。最終的后果常是膀胱縮小。根據膀胱鏡檢查,發現小的表淺出血和潰瘍區域可以確定診斷。已試用過很多治療方法,但都沒有特效。
IC的病因仍不明確,流行的理論有以下幾種:
隱性感染源
根據定義,IC的患者應當排無菌尿,因此慢性隱性感染造成本病的可能性不大。雖然曾經有幾個小的研究提示IC患者尿中細菌數量多于對照組,但該結果并沒有在前瞻性隨機雙盲研究中得到證實。
滲透性缺陷
膀胱黏膜滲透性異常導致尿中有毒物質刺激黏膜下組織被認為是IC的一個病理過程。當前證據傾向于支持IC患者存在膀胱黏膜保護性蛋白多糖異常,但仍不清楚是什么分子過程導致了這種異常以及其在引起或維持癥狀中的作用。盡管膀胱的粘多糖缺陷和滲透性增加理論有廣泛的實驗室支持,但目前仍然沒有一種準確定性滲透改變或粘多糖表層異常的檢查可供臨床使用。
神經源性炎癥
IC患者的膀胱異常分泌APF、神經生長因子、炎性細胞因子、三磷酸腺苷(ATP)和其他多種信號分子。已發現IC患者的神經纖維密度增加,這可能與肥大細胞有關。激活的肥大細胞可釋放組胺和其他炎性分子,而這些物質長期以來被懷疑在IC的發病機制中發揮了作用。
系統超敏性
IC患者的過敏、腸易激綜合癥和纖維肌痛等的發生率通常較高。研究發現,伴有潰瘍的IC患者發生炎性腸病的幾率是普通人群的30倍。IC的發生也可能有基因的影響,因為女性患者一級親屬中IC的發生率增加17倍。
內臟神經源性交叉對話
有證據顯示IC可能是盆腔內臟和軀體功能障礙的反映。研究發現女性生殖器官激惹可影響膀胱功能,在下消化道與膀胱之間也可能存在類似的相互作用。膀胱和盆腔傳出和傳入信號的調節存在個體差異,這可部分地解釋為何沒有單一治療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本病。
(責任編輯:尹浩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39 歲腎結石,用枸櫞酸氫鉀鈉顆粒效
2024-10-24頭孢克肟分散片能治療哪些病?
2024-10-24有時早上排便少且便后肚疼還想排便,為
2024-10-24前列腺引起的尿頻能吃藥改善嗎?
2024-10-24得了尿路感染,自買三金片和頭孢氨芐能
2024-10-24頭孢呋辛酯片等藥對尿路感染是否有效?
2024-10-24女性尿道炎頻繁發作應如何處理
2024-10-24上廁所次數增多如何徹底治療?
2024-10-24
熱門文章
小便出現了血尿別慌,帶你深入了解一下血尿!
2024-10-23反復尿道炎,這些癥狀需警惕!
2024-10-12尿不暢怎么回事?可能是這些疾病在作祟
2024-09-20尿液是紅色的是什么原因?
2024-09-18尿結石該怎么進行治療
2024-09-12男性泌尿系統感染怎么治療?為您一一解惑
2024-07-24尿液很黃,究竟是身體缺水,還是生病了?
2024-07-05小便有黏液是怎么回事怎么辦
202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