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下肢靜脈曲張的病因
下肢靜脈曲張是較大的淺靜脈及其分支因靜脈壓增高而產生扭曲性的擴張和延長,是發生于中年人的一種常見疾病。下肢靜脈分為深靜脈和淺靜脈兩組。下面,介紹一下產生下肢靜脈曲張的病因。
病因
多由于淺靜脈第一對瓣膜(股隱靜脈瓣膜)關閉不全導致的淺靜脈血流反流,增加下肢靜脈壓力引起。其次,先天性的靜脈壁薄弱也是重要原因,患者常合并有周身或局限性的靜脈壁缺陷,在靜脈壓力增加的情況下,便產生靜脈的迂曲、擴張。最后,長期站立、肥胖和腹腔壓力等因素因可增加靜脈壓力均會增加靜脈曲張發展發生的可能。
發病機理
靜脈曲張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后者較前者常見,多累及大隱靜脈。起病原因主要是靜脈內壓力增高和靜脈結構上的缺陷,如靜脈壁薄弱和骼外靜脈瓣膜缺失或發育不良。長時間站立沒有肌肉收縮的擠壓和支持,使淺靜脈內壓力持久升高;負重和用力時,腹腔內壓力升高,不僅可影響下肢靜脈血的回流,而且在髂外靜脈瓣膜不全的情況下,直接影響隱、股靜脈瓣。在靜脈壁結構薄弱的基礎上,如果淺靜脈內壓力經常升高,就會逐漸引起下肢靜脈曲張,使瓣膜關閉不全,站立時血液就會由上向下,由深向淺倒流,曲張變形加重。繼發性系淺靜脈本身并無缺陷,由于深靜脈原發性瓣膜功能不全、血栓形成后遺癥或受盆腔腫瘤壓迫,血液回流不暢而引起下肢淺靜脈曲張。
臨床表現
發病早期,多為下肢酸脹不適及鈍痛感,同時有肢體沉重感,易乏力。多在久站后上述感覺加重,通過平臥、肢體抬高則可緩解。病變中后期,靜脈壁受損,靜脈隆起、擴張、迂曲,呈蚯蚓樣外觀,以小腿內側大隱靜脈走行區明顯。病程長者,肢體皮膚則出現營養性改變,如脫屑、瘙癢、色素沉著等,甚至形成濕疹及潰瘍。隨著病情的演變,可以伴隨血管走行的疼痛、下肢腫脹、淤積性皮炎、淺靜脈血栓等癥狀。
(責任編輯:吳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有乳腺增生的話還能吃紅豆嗎
2024-10-2539 歲腎結石,用枸櫞酸氫鉀鈉顆粒效
2024-10-24靈芝孢子粉能和蜂蜜一起服用嗎?
2024-10-24一歲小孩缺鈣,用伊可新效果好不好?
2024-10-24腰膝酸痛伴腰椎間盤突出,舒筋健腰丸有
2024-10-24痔速寧片應在飯前還是飯后服用?
2024-10-24燒傷后怕傷口發炎該如何處理?需吃消炎
2024-10-24患膽囊炎一年多怎樣才能康復?
2024-10-24
熱門文章
如何收縮鼻翼
2023-12-28腹內疝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3-12-22右側肋骨下隱痛是怎么回事,嚴重嗎
2023-10-20心臟支架手術后壽命多長
2023-10-18整容手術需要注意什么
2023-10-11怎樣瘦腿比較好
2023-10-11乳腺癌化療一次是幾天
2021-10-26女生乳房長胸毛怎么辦
202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