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痙攣有哪些檢查方法?
腦血管痙攣是指頸內動脈或椎基底動脈系統的動脈硬化斑塊使血管腔狹窄和出現血流渦流,當渦流加速時,刺激血管壁致血管痙攣而出現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旋渦減速時癥狀消失。但一些學者認為由于腦血管結構的特殊性,不易發生痙攣。
腦血管痙攣常用的檢查方法包括CT,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和經顱多普勒血流分析(TCD)等。
CT診斷發現SAH準確率達99%以上,但對于動脈瘤和腦血管畸形的檢出率僅為34%,因此不能作為病因診斷的唯一手段。
在臨床上,可以根據CT顯示的出血量估計腦血管痙攣的嚴重程度,即Fischer分級。根據該標準,0級為未見出血,腦血管痙攣發生率約為3%,1級為僅見基底池出血,血管痙攣發生率14%,2級為周邊腦池或側裂池出血,血管痙攣發生率38%,3級為廣泛SAH伴腦實質內血腫,4級為基底池和周邊腦池、側裂池較厚積血,相應的血管痙攣發生率均超過50%。
全腦血管造影對動脈瘤和腦血管畸形的陽性檢出率很高,可以清晰顯示腦血管各級分支,動脈瘤的位置大小或畸形血管的形態分布,為治療提供可靠的客觀依據,因此一直被作為判斷腦血管痙攣的金標準。但也有一定缺點,如,屬于一項有創性檢查,而且價格相對昂貴,操作復雜,有時不被病人接受。
TCD也是監測SAH后腦血管痙攣的一種較好的方法,特別是可以在一天內多次監測,動態觀察SAH后腦血流動力學變化情況,對腦血管痙攣的診斷及預后判斷均具有重要價值。其基本原理為通過血流速度的變化估計管腔狹窄的程度,最重要的檢測部位通常為雙側MCA,也可監測顱外段頸內動脈的血流狀況。
正常MCA血流速度為30~80cm/s,一般腦血管痙攣的診斷標準為血流速度超過120cm/s。TCD的優點為操作簡便,價格便宜,對病人無創傷,但通過血流速度間接診斷腦血管痙攣,特異性較高而敏感性相對較低,因此有人提出,將TCD診斷血管痙攣的標準從120cm/s降低到80cm/s。如懷疑存在血管痙攣,整個治療期間均持續動態行TCD檢查。
對于微血管痙攣,出現了一種新的檢測方法,即正交極化光譜成像。這種方法可以定性和定量分析大腦皮層的微循環,相關文獻報告,在SAH早期即可見到毛細血管密度顯著降低,大腦皮層小動脈和微動脈發生血管痙攣。
SAH早期有55%的患者發生節段性微血管痙攣,血管直徑減少可多達75%,由此可引起臨床癥狀,并最終影響臨床轉歸。基于以上發現,該研究作者認為,SAH早期,即使腦血管造影或TCD尚未發現血管痙攣,也應盡早開始治療。
檢查診斷
1、局灶性癲癇各種類型局灶性癲癇發作的表現與TIA有相似性,如癲癇感覺性發作或運動性發作易與TIA混淆。無張力性癲癇發作與猝倒發作相似。較可的是進行24小時腦電Holter監測,如有局灶性癲癇放電則可確診為癲癇,如無異常則考慮為TIA的可能。CT或MRI檢查發現腦內有局灶性非梗死性病灶,也可考慮為癲癇。
2、美尼爾病眩暈發作持續時間較長(可達2-3天),伴有耳鳴,多次發作后聽力減退,且無其他神經系統定位體征。
3、暈厥病前多有眼發黑、頭昏和站立不穩,伴有面色蒼白、出冷汗、脈細和血壓下降,和一過性意識障礙但倒地后很快恢復,且無神經定位體征。多于直立位發生。
4、偏頭痛多起病于青春期,常有家族史,發作以偏側頭痛、嘔吐等植物神經癥狀為主,較少出現局灶性神經功能喪失,發作時間也較長。無論何種因素所致TIA都應看作是發生完全性卒中的重要危險因素,尤其是短時間內反復多次發作者。本病可自行緩解,治療著重于預防復發。
(責任編輯:張琴琴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家人 07 年腦出血至今未愈,如何治
2024-10-24腦出血后無法正常進食的病人能否吃全素
2024-10-2420 歲女性小腦出血左小腦畸形,走路
2024-10-24腦梗塞患者用藥多久能康復,有無效果
2024-10-24腦出血后遺癥肢體活動不利能吃步長腦心
2024-10-24腦梗塞患者康復期間適宜服用哪些藥物
2024-10-24腦血栓患者丁苯酞軟膠囊服用多久為宜
2024-10-24僅對腦梗治療過應注意什么
2024-10-24
熱門文章
經常指尖發麻,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2024-10-28驚厥是什么意思?一文帶你全面了解
2024-10-28坐下來時身體不自主搖動,這是怎么回事?
2024-10-25漸凍人是什么病?一篇帶你全面了解
2024-10-17老年人癡呆如何治療?要注意以下這幾點
2024-10-17三叉神經痛無法吃飯、洗臉,3D可視化技術快速驅痛
2024-10-15中風嚴重嗎?中風發作前的征兆
2024-10-14偏執型精神分裂癥要注意鑒別和檢查
202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