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癲癇病人心理健康 常給患者做健康指導
在當今社會,每個人都面對各種壓力,由學習、生活、工作等引起的心理疾患也逐年上升。而作為癲癇患者,他們面臨的壓力就更大了,有些是常人難以體會的。自古至今,癲癇患者一直受到歧視,在遙遠的古代癲癇患者甚至被認為是中邪而遭到焚燒,更別說得到有效地治療和照顧。隨著醫學的發展,癲癇逐漸被人們認識,該病是神經內科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是一種由于腦部神經細胞異常和過度發電引起的腦功能障礙,是可以治療的。發病人群主要為兒童和老年人,成人中除了由腦外傷等引起的外,部分是由兒童期發展而來。
目前絕大部分患者以長期規律服藥來控制病情,因此除了面對服藥依從性、經濟負擔帶來的心理壓力外,癲癇患者還要承擔特有的心理壓力。比如害怕在公共場所發作引起的焦慮、抑郁情緒;兒童由于病情控制不佳或者藥物引起智能障礙引發的自卑感;適婚成年人擔心找不到對象或者遺傳給后代等;老年人擔心發作引起的危險等。
由此可見癲癇患者在人群中心理障礙的比例非常高,這種心理障礙又會進一步加重病情。因此不但是醫務人員、患者家屬,我們社會中的每一員都有義務行動起來,不僅要關注癲癇患者的心理健康,還要給他們多一份關懷、多一份支持,共同創造美好的明天。
癲癇患者的健康指導
癲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慢性腦病,長期以來主要依賴抗癲癇藥物治療。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社會心理因素在癲癇發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據估計約 1/3的癲癇患者出現精神障礙,3/4的人同時存在精神病學和心理學的問題,社會心理因素與癲癇心理因素在癲癇發病中的作用已日益受到人們重視。因此,了解癲癇患者的心理行為特點,在藥物治療和外科治療的同時,配合心理治療,對有效地控制癲癇發作,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癲癇患者可表現為周期性的情緒改變,如焦慮、苦悶、緊張不安、敵意、自卑、易激惹等。Baker等調查了5000余例癲癇患者,其中48%有焦慮情緒,51%的人感到難堪和恥辱。癲癇患者伴抑郁常見,抑郁的嚴重程度與癲癇病程有關。
國外文獻報道癲癇患者自殺率比普通人群高5倍,其中以顳葉癲癇居多。國內王文志等對兩個癲癇高發區的80名癲癇患者的研究表明,幾乎所有患者都有情感適應性失調,85%的患者覺得自尊心受到傷害,98%的患者感到精神上有一種壓力。情感障礙是癲癇患者常見的心理障礙,主要由患者對發作和AEDs副作用的恐懼以及社會上對癲癇的偏見造成。
我院專家指出:適當的體育鍛煉能抑制大腦皮質,改善癲癇患者的心理障礙,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運動的強度和方式應根據發作的誘因及控制程度而個體化。發作頻繁者及曾在運動中或運動后發作的患者應慎重對待。對有運動功能損害的患者應提供康復運動。
運動減少發作的機制可能與中樞神經系統中單胺類代謝及β-內啡肽釋放增多有關,后者可能有抗驚厥作用。少數人在運動中發作可能與低血糖、發熱、某種程度的過度通氣或緊張導致兒茶酚胺釋放有關。
(責任編輯:吳潔媚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臨睡前誤服一粒匹維溴銨片該如何處理
2024-10-24請問薄荷桉油含片哪里能買到
2024-10-24白云山安宮牛黃丸黃色外殼兩粒裝如何服
2024-10-24失眠喝一瓶啤酒后能否喝靈芝糖漿
2024-10-24小兒麻痹癥疫苗接種選哪家醫院好?
2024-10-24靈芝膠囊的功能及用法是怎樣的?
2024-10-24陰部瘙癢且會陰部有小硬疙瘩如何用藥
2024-10-24用聚維酮碘凝膠后疼癢且流黃水,用衛生
2024-10-24
熱門文章
癲癇發作如何做好應急處理?
2024-10-14女性癲癇會遺傳嗎?專業解析與探討
2024-07-16癲癇治療新進展:科學探索與個性化方案并重
2024-07-12什么是原發性癲癇?
2024-07-10羊角風是否會遺傳?深入解析與預防策略
2024-05-28小伙被怪異行為困擾17年 原來竟是癲癇
2024-01-12哪些是癲癇的癥狀?會引發什么并發癥呢?
2020-11-19癲癇通常有哪些癥狀?應該如何檢查?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