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黑便是胃癌?確診胃癌需要做哪些檢查?
胃癌是我們目前惡性腫瘤之一,更是因為人民生活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導致胃癌的發病率上升。胃癌的出現這種已經嚴重地威脅到很多患者的生命,所以這種疾病的出現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重視,那么出現黑便是胃癌犯了嗎?胃癌除了出現黑便還有哪些癥狀表現呢?如何確診胃癌?
胃癌為什么會出現黑便?
早期胃癌和進展期胃癌均可出現上消化道出血,進而產生黑便。少部分早期胃癌可表現為輕微的上消化道出血癥狀,即黑便或持續大便隱血陽性。多見于息肉樣和潰瘍樣早期胃癌,為病灶表面糜爛或癌腫侵犯毛細血管,引起長期少量出血所致。
胃癌的三大表現
第一表現:上腹的疼痛不適
80%胃癌患者發病初期都有胃部疼痛的癥狀。開始僅僅是感到上腹部不適或有膨脹、沉重感,隱隱作痛,常被患者誤認為是胃炎或潰瘍病,治療后癥狀可暫時緩解。但大多數病人疼痛程度會持續加重,由類似潰瘍病的饑餓疼或餐后疼,也叫節律性疼痛,變成持續無規律性的疼痛。因此,必須警惕胃部疼痛這一無特殊性的胃癌早期信號,特別是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更要注意,并應及時做胃鏡檢查以明確診斷。
第二表現:是食欲減退、消瘦乏力
1/3患者出現食欲減退、消瘦、乏力,也是一組常見而又缺乏特異性的胃癌信號。食欲減退且不伴胃部疼痛者可能是胃癌的早期表現,若與胃疼癥狀同時出現并排除肝炎時,尤應引起重視。有些患者因在進食后出現腹脹、噯氣等癥狀后便自動限制日常飲食,或腫瘤使機體代謝分解大于合成,致使體重下降,出現消瘦、乏力的現象。
第三表現:惡心嘔吐、嘔血、便血
惡心嘔吐、嘔血、便血也需要留意。胃癌患者還可出現食后飽脹感并伴有輕度惡心的癥狀。賁門部的腫瘤開始可出現進食不順,以后逐步出現吞咽困難和食物反流等癥狀。幽門梗阻也可出現腹脹嘔吐,甚至嘔吐出隔夜的食物。胃癌也常出現便血的癥狀,這是由病變破壞了胃粘膜下或肌層的小血管所致。少量胃內出血的患者可表現為大便潛血陽性,出血量多時可表現為嘔血和黑便。平日無胃病的老年人,一旦出現黑便尤應警惕胃癌的發生。出現這些表現者,應及早進行全面檢查。
確診胃癌要做哪些檢查?
內鏡檢查(胃鏡)
目前胃鏡已成為診斷上消化道疾病的最重要工具。臨床上所使用的內鏡主要有纖維內鏡、電子內鏡、超聲內鏡三種。胃癌的內鏡及超聲內鏡特征對于胃癌內鏡下主要觀察病變的基本形態:隆起、糜爛、凹陷或潰瘍;表面色澤加深或變淺;粘膜面粗糙不光滑;有蒂或亞蒂;污苔附麗與否;病變邊界是否清楚及周圍粘膜皺襞性狀態情況。和正常粘膜對比的方法來區分辨別病灶。胃鏡檢查特別適用于:①懷疑胃部良性或惡性腫瘤者;②短期內動態觀察胃的潰瘍性病變,以鑒別良性或惡性;③鎖骨區淋巴結轉移癌找原發灶。胃鏡能夠直接觀察胃粘膜變化,通過胃鏡對病變組織進行活檢,鏡下應估計癌的大小,小于1cm者稱小胃癌,小于0.5cm者稱微小胃癌。從而提高胃癌的早期發現。而且對胃的癌前病變如胃息肉、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尤其是伴腸上皮中重度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活檢確診后予以積極治療,確保了胃癌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
X線鋇餐檢查
鋇劑造影是胃腸道腫瘤檢查的首選和主要方法,對胃腸道腫瘤的診斷有重要意義。對于老年人、兒童、脊柱嚴重畸形者,有心血管并發癥者,以及恐胃鏡者,胃腸鋇餐X線檢查應是除胃鏡外的首選。但也有些病變是X線檢查難以發現的,例如早期胃癌等。因此,X線診斷必須密切結合臨床,對可疑病灶反復檢查,嚴密隨訪,X線檢查陰性不能排除病變的存在。鋇劑造影推進了“胃腸動力學”的發展,胃腸動力學是研究胃腸道的運動功能,以及在鋇劑造影中所發生的系列技術變化,它是發揮氣鋇雙重對比造影優勢的關鍵所在。尤其是對早期腫瘤的檢出,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
B型超聲檢查
(1)正常胃壁結構破壞:癌腫沿胃壁浸潤生長,常侵犯胃壁各層,使胃壁增厚,層次模糊不清,粘膜面粗糙、不光整,①如隆起型胃癌,腫瘤由胃壁間突入腔內,表面凹凸不平呈菜花樣,圖像酷似“戒指樣”改變。②潰瘍型胃癌、因病變
區表面有污濁或出血點,故回聲較強,而且癌瘤常達肌層形成大而淺的盤狀潰瘍,其邊緣有一圈堤狀隆起,中間凹陷,常見回聲失落現象,酷似“火山口”或“彈坑樣”圖像改變。③浸潤型,因癌腫浸潤生長累及胃壁各層,使胃壁局限或彌漫型性增厚,界線不清。
(2)胃形態異常,胃動力學發生變化:因上述原因腫瘤侵犯胃壁造成胃壁不規則增厚,致使胃腔狹窄變形。而且因癌腫生長,胃壁僵硬,蠕動減低或消失導致胃排空緩慢,胃液潴留。
(3)胃癌的轉移表現:胃癌轉移分直接擴散、血行、淋巴轉移及種植方式轉移。直接蔓延主要因腫瘤侵犯到漿膜層,常常波及鄰近臟器。而且胃癌蔓延也有一定規律,如賁門癌向食管下段蔓延或直接侵犯鄰近臟器如肝臟、大網膜、橫結腸、胰腺及腹壁等;幽門部癌一般向十二指腸擴散。這些被侵犯的組織圖像表現為:胃與周圍臟器原清楚的界線被破壞,形成邊界模糊不清或使受累呈“假腎形”改變。若胃癌沿淋巴管轉移,常在肝門或腹主動脈周圍見到圓形或類圓形腫大的淋巴結,為低回聲、結節或腫塊。所以胃及腹主動脈周圍淋巴結腫大和典型的肝轉移征象是超聲提示胃惡性腫瘤的重要依據,同時有利于對腫瘤分期的判斷。是胃鏡和X線鋇餐檢查不可缺少的補充。
4、CT檢查胃癌的CT征象:
早期胃癌常規CT難以顯示,主要依靠氣鋇雙重對比造影“?及纖維內鏡,最近Minami報告”01,采用動態cT可顯示胃壁的多層結構和粘膜層破壞,診斷早期胃癌。進展期胃癌表現為:胃壁增厚,但胃壁增厚并非胃癌特有表現,需與胃淋巴瘤,慢性肥厚性胃炎等作鑒別診斷。胃腔內腫塊,其形態不規則,表面不光滑,可伴有深淺不一的潰瘍。腫瘤向外浸潤時表現為胃周圍脂肪層變薄,并累及肝、胰腺等鄰近器官。胃大彎、小彎、腹主動脈旁等區域淋巴結腫大。
5、磁共振成像MRI檢查
MRI對胃腸道腫瘤的診斷價值:用造影鋇充盈胃腸腔,直接顯示器官的冠狀、矢狀、橫斷面和任意斜面的圖像。對胃、食管和直腸區的實性或囊性腫塊作診斷和鑒別診斷。顯示胃、直腸惡性腫瘤的浸潤深度,周圍器官侵犯及區域淋巴結轉移,對腫瘤的術前分期有重要意義。與CT相比,它所產生的偽影較少,但空間分辨率差,成像時間長。其他檢查技術如鋇餐和內鏡未發現明確病變或僅為可疑,應用CT作進一步檢查。但CT只能作為一種補充手段,更不應該取代常規的鋇餐和內鏡檢查技術。
6、脫落細胞學檢查
由于纖維胃鏡的應用,使一些不易取材的部位能準確地采集標本,得到有效治療。特別是近數年來纖維胃鏡及胃脫落細胞學檢查技術的改進,大大地提高了胃癌的早期診斷率。目前胃的細胞學檢查已常用于癌的普通檢查,對胃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不少學者努力嘗試將各種新興的技術應用到脫落細胞學上,如應用透射或掃描電鏡,免疫組織化學,單克隆抗體等方法觀察脫落細胞,為胃癌的細胞學診斷,創造了廣闊的前景。癌癥患者早期常無臨床癥狀或癥狀很輕,甚至經過各種儀器器械檢查亦難作出診斷,而應用細胞學檢測方法,由于癌細胞代謝比正常細胞高,繁殖亦較快,且癌細胞之間的粘集力較正常細胞低10倍,故即使在早期胃癌瘤還很小,仍可有較多的癌細胞從粘膜表面脫落,可以檢出癌細胞。因而有效地防止癌癥對人類的危害。
(責任編輯:詹遠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酒精對胰腺炎的影響程度如何?
2024-10-21懷孕 35 天陰超檢查后老是腹痛怎么
2024-10-21三個月小孩大便稀是怎么回事
2024-10-2131 天黃疸仍未消退是何原因及如何應
2024-10-21腹瀉 20 天不止是什么原因及如何應
2024-10-21黑山縣哪家醫院治療胃病效果佳?
2024-10-21突然吐出血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2024-10-21愛輝區哪家醫院治療胃病比較靠譜?
2024-10-21
熱門文章
幽門螺桿菌的克星,詳解治療方案與效果
2024-10-18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有什么區別?
2024-10-11中藥幽門螺旋桿菌 它的效果是怎么樣的呢?
2024-10-09幽門螺旋桿菌什么意思 應該怎樣去預防它的感染呢?
2024-10-08切脾手術后遺癥:預防與應對策略
2024-09-26治療幽門螺旋桿菌 應該怎樣去治療呢?
2024-09-18食道炎患者必看,快速康復的藥物選擇
2024-09-13八旬老人罹患胃底巨大腫物 內鏡微創手術成功剝離
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