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是什么?小黃疸大問題
黃疸是什么呢?黃疸是常見癥狀與體征,其發生是由于膽紅素代謝障礙而引起血清內膽紅素濃度升高所致。臨床上表現為鞏膜、黏膜、皮膚及其他組織被染成黃色。因鞏膜含有較多的彈性硬蛋白,與膽紅素有較強的親和力,故黃疸患者鞏膜黃染常先于黏膜、皮膚而首先被察覺。當血清總膽紅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黃疸時,稱隱性黃疸或亞臨床黃疸;當血漬總膽紅素濃度超過34.2μmol/L時,臨床上即可發現黃疸,也稱為顯性黃疸。
病因
黃疸的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機制而言可以分為五類:
1、膽紅素生成過多
這是由于紅細胞大量破壞(溶血)后,非結合膽紅素形成增多,大量的非結合膽紅素運輸至肝臟,必然使肝臟(肝細胞)的負擔增加,當超過肝臟對非結合膽紅素的攝取與結合能力時,則引起血液中非結合膽紅素濃度增高。此外,大量溶血導致的貧血,使肝細胞處在缺氧、缺血的狀態下,其攝取、結合非結合膽紅素的能力必然會進一步降低,結果導致非結合膽紅素在血液中濃度更為增高而出現黃疸。
2、肝細胞功能低下或有功能肝細胞量減少
這是由于肝臟的肝酶功能低下,或者由于晚期肝硬化、或暴發性肝炎、肝功能衰竭,肝內殘存有功能的肝細胞量很少,不能攝取血液中的非結合膽紅素,導致非結合膽紅素在血液中濃度更為增高而出現黃疸。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也是由于這個原因。
3、肝細胞破壞結合膽紅素外溢
在肝炎病人中,由于肝細胞發生了廣泛性損害(變性、壞死),致使肝細胞對非結合膽紅素的攝取、結合發生障礙,故血清中非結合膽紅素濃度增高,而部分未受損的肝細胞仍能繼續攝取、結合非結合膽紅素,使其轉變為結合膽紅素,但其中一部分結合膽紅素未能排泌于毛細膽管中,而是經壞死的肝細胞間隙反流入肝淋巴液與血液中,導致血清中結合膽紅素濃度也增高而出現黃疸。這時病人轉氨酶多會升高。
4、肝內型膽汁郁積性黃疸
一部分病人是肝炎時因肝細胞變性、腫脹、匯管區炎性病變以及毛細膽管、小膽管內膽栓形成,使結合膽紅素的排泄受阻,結果造成結合膽紅素經小膽管溢出(小膽管內壓增高而發生破裂)而反流入肝淋巴流與血液。還有一些病人是由于毛細膽管、小膽管本身的病變,小膽管內膽汁栓形成,或毛細膽管的結構異常,使結合膽紅素的排泄受阻,結果造成結合膽紅素經小膽管溢出(或小膽管內壓增高而發生破裂)而反流入肝淋巴流與血液。也有些病人非全由膽管破裂等機械因素所致(如藥物所致的膽汁郁積),還可由于膽汁的分泌減少(分泌功能障礙)、毛細膽管的通透性增加、膽汁濃縮、淤滯而致流量減少,最終導致膽管內膽鹽沉積與膽栓的形成。
5、大膽管的梗阻引起的黃疸
肝內、肝外肝膽管、總肝管、膽總管及乏特壺腹等處的任何部位發生阻塞或膽汁郁積,則阻塞或郁積的上方膽管內壓力不斷增高,膽管不斷擴張,最終必然導致肝內小膽管或微細膽管、毛細膽管發生破裂,使結合膽紅素從破裂的膽管溢出,反流入血液中而發生黃疸。
黃疸≠肝炎
一說起黃疸,大部分人都聞“黃”色變,避之不及,腦子里第一個概念就是傳染病—肝炎。1988年那場席卷上海的甲型肝炎讓所有的人都是記憶猶新。黃疸最常見的表現是皮膚、鞏膜黃染,小便顏色加深,甚至如醬油,也有部分患者大便顏色如同白灰,究其原因主要是血液中膽紅素含量的異常升高。但據目前的最新統計研究,非肝炎性的黃疸日益增多,這與近年來我國的胰腺癌、膽道結石、肝臟腫瘤、十二指腸腫瘤等的發病率升高有關,以上諸多疾病引起的黃疸多為阻塞性的黃疸,又稱外科黃疸,是沒有傳染性的黃疸,且可以通過手術方式來解決的黃疸。
如何得知自己黃疸升高?
正常人的膚色可有深淺不同,但鞏膜也就是俗稱眼白的卻都是一個顏色的,讓你發現鞏膜顏色黃暗,小便顏色黃赤,而近期又沒有服食新的藥物,就需要警惕了。不要想當然的認為“上火吃力”或飲水不夠所致。大部分來醫院的病患,其黃疸多為旁人發現異常,勸其就診的,真可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而此時的黃疸指數往往已很高,對全身的危害也加深了。在某些疾病中,黃疸的加深是非常緩慢的,甚至沒有任何不適癥狀,早期發現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是非常有幫助的。
有了黃疸如何治療?
血膽紅素含量是6-22mmol/L,異常升高主要見于肝炎、“沒有發燒,沒有腹痛,沒有消瘦,就是小便有點黃,估計是吃力上火了”,53歲的徐某對他的就診醫生說著他的病情,可醫生還是讓他做了肝功能檢查,上腹部CT及MRCP,黃疸指數輕度上升,但沒有發現胰腺腫瘤和膽道疾病。鑒于徐某的病情,醫生還是建議他入院做全面的檢查。在行十二指腸鏡(較胃鏡長,可以檢查患者的十二指腸,多用于行膽道檢查或治療)檢查后,發現了他十二指腸乳頭的腫塊,活檢病理提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出于醫生的職業敏感和多年的臨床經驗,醫生建議他行手術切除,手術方式為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雖然手術創傷很大,風險也很高,但徐某還是同意了。手術順利完成,切除的腫塊病理檢查示腺癌。無獨有偶,41歲的李某也是同樣的癥狀住了院,如出一轍,也是十二指腸乳頭腫塊,術前病理也是良性的,術后病理同樣是“腺癌”。
我們大家都可能知道,黃疸的原因最常見的是肝炎、藥物性肝損害、膽總管結石或腫瘤、胰腺癌等。一般行血生化檢查和CT或MRCP可明確病因,但徐某和李某平時都身強體壯,屬于那種不知醫院門朝哪兒開的主,以為去醫院檢查檢查吃點藥就沒事的,沒有想到得的居然是“大病”,這就為我們大家提了個醒,“小黃疸”可能是大問題。目前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廣大老百姓對健康的重視程度也提高了,醫療保健方面的認識也強了,做個CT做個胃鏡啥的也很常見。但對于這種小黃疸,可能多數人都會忽視,一則沒有明顯癥狀,再者就算上醫院做個CT或者胃鏡啥的也不一定能發現問題,但我們一定要提醒大家,沒有無緣無故的黃疸,當排除了肝炎、胰腺、膽道等疾病的時候,做一個ERCP檢查是必須的,而且當檢查發現有腫塊,就算病理暫時是良性的,手術也應考慮。出于目前的醫療環境,如果是良性腫瘤,如果你自己對手術無要求,醫生往往不會冒風險給你做,最后遺憾的還是自己。
(責任編輯:付子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新生兒照藍光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4-10-24奧美拉唑腸溶片可否長期服用及后果
2024-10-24過一周左右開始便秘,如何改善?
2024-10-24喝強骨生血口服液會導致反胃惡心嗎?非
2024-10-24蕁麻疹總因食物過敏復發,如何應對?
2024-10-24炎立消膠囊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024-10-24增生胃炎消化不良能吃乳酸菌素片嗎
2024-10-2432 歲舌苔厚白口臭大便異常多汗怕熱
2024-10-24
熱門文章
幽門螺桿菌的克星,詳解治療方案與效果
2024-10-18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有什么區別?
2024-10-11中藥幽門螺旋桿菌 它的效果是怎么樣的呢?
2024-10-09幽門螺旋桿菌什么意思 應該怎樣去預防它的感染呢?
2024-10-08切脾手術后遺癥:預防與應對策略
2024-09-26治療幽門螺旋桿菌 應該怎樣去治療呢?
2024-09-18食道炎患者必看,快速康復的藥物選擇
2024-09-13八旬老人罹患胃底巨大腫物 內鏡微創手術成功剝離
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