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腸癌勿忽視“肛門指檢”
大家都知道腸癌是我國發病率比較高的疾病之一。受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影響,目前我國平均新發結、直腸癌病例達13萬,并以平均每年4%的增幅不斷上升。專家表示,除了因為現在人群飲食結構變化的因素外,許多民眾忽略如“大便常規”、“肛門指檢”等簡單的檢查項目,認為不好意思,其實這兩項檢查是非常有效的大腸癌篩查手段。
而且我國腸癌的發病的平均年齡平均發病年齡為55歲,比西方要提前10年,40歲以下的年輕人患結、直腸癌的比例約占結直腸癌總人數的20%。專家表示,除了因為現在人群飲食結構變化的因素外,許多民眾忽略如“大便常規”、“肛門指檢”等簡單的檢查項目,認為不好意思,其實這兩項檢查是非常有效的大腸癌篩查手段。
腸癌多為中晚期腸癌不要忽視“肛門指檢”
目前,查出來的腸癌多為中晚期腸癌,為什么難以早期發現呢?專家表示,腸癌的早期癥狀非常隱匿,很容易被忽視,等出現便血、腹痛、腹部腫塊等明顯癥狀時,通常已經到了中晚期。尤其是年輕人,新陳代謝旺盛,癌細胞分裂也更快。
專家指出,大腸癌比較確定的高危因素包括有家族史;受檢者本人有腸息肉或曾經得過腸癌;大便有隱血。
許多單位組織體檢都有“大便常規”、“肛門指檢”的檢查項目,但去做的人并不多。其實,這兩項檢查是非常有效的大腸癌篩查手段。專家稱,60%的直腸癌,腫瘤在直腸的下段,肛門指檢可以檢查位置較低的直腸癌,如果有癌癥,直腸內有質地又硬又脆的菜花樣的腫塊,醫生一摸就知道。
如何區分腸癌與痔瘡
腸癌患者早期會出現大便出血等癥狀,而痔瘡也是大便時出血,因此很多患者出現上述癥狀后,往往首先聯想到是痔瘡,有的大腸癌患者甚至被誤當做痔瘡患者進行治療。
事實上,兩者是有區別的,大腸癌病人的大便次數增加或不規律,而痔瘡病人一般不會增加大便次數。而且二者出血量和出血狀況不一樣,大腸癌出血,血和大便往往混在一起,出血較多,而痔瘡出血一般在大便前或大便后,出血量少。
此外,大腸癌發展到一定程度一般會腹部疼痛,而痔瘡不會腹痛。大腸癌還會有明顯的肛門下墜感。因此出現大便出血后最好及時到醫院檢查,確定病情。
腸癌并非防不勝防
年輕人一旦得腸癌雖然比老年人更為兇險,但只要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檢查,腸癌并非防不勝防。
專家說,多數腸癌是由癌前期病變——息肉發展而來的,而息肉可以通過腸鏡及時摘除,從而達到早期治療和預防腸癌發生的目的。
熱文推薦《《《
(責任編輯:果果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纖維瘤術后一年復發能否懷孕
2024-10-27化療期間可用哪些藥物?華蟾素片與膠囊
2024-10-27癌癥患者能否服用博爾寧膠囊及有無減毒
2024-10-27巴彥淖爾盟治療宮頸癌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7朋友患癌醫生開角鯊烯,能有效治癌嗎?
2024-10-27不知注射用藥物有何作用?
2024-10-27復方紅豆杉膠囊能否緩解胸口悶及有無依
2024-10-27肺癌晚期醫院放棄治療,買泰勒寧需啥手
2024-10-27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