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癌癥預防報告提示什么
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組織完成的第二份專家報告《食物、營養、身體活動與癌癥預防》,同時在倫敦、華盛頓、阿姆斯特丹和中國香港發布。與10年前發布的第一份報告相比,最新癌癥預防報告確認了更多食物、營養、身體活動因素與癌癥發生相關聯的證據。
中外專家指出,該報告所傳遞的信息與中國的情況十分相關。中國癌癥的發病率正在顯著增加,目前已成為僅次于冠心病的第二位死因,癌癥的模式也在西方化。在中國,對癌癥實施預防控制迫在眉睫。
癌癥患病率升速驚人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陳君石院士,參與了該報告準備工作的全過程。在10月31日于北京舉行的報告發布會上,陳君石在答記者問時說,雖然目前我國癌癥總體患病水平還不如發達國家高,但其上升的速度已經相當驚人。
有資料顯示,1991年至2000年,我國腫瘤總死亡水平上升了31%,其中肺癌、肝癌和乳腺癌分別上升了56%、40%和38%。從1996年起,肺癌取代了胃癌成為癌癥中第一位死因。目前,我國人群主要癌癥發生部位依次為肺、肝、胃、食道、乳腺、結腸/直腸等。
陳君石指出,當前,我國癌癥總發病數在上升,主要癌癥種類也在發生變化,肺癌、肝癌、乳腺癌、結腸/直腸癌等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癌癥種類上升迅速,這一趨勢在城市中尤其明顯。發生這些變化的原因是,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包括吸煙和飲酒的增加、膳食改變和身體活動減少。而要維持傳統的以植物性食品為主的膳食結構及重新增加身體活動,對于正在不斷提高收入和改善生活的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癌癥危險因素廣泛存在
對比過去兩個10年段我國居民食物消費量,陳君石說,一個明顯的趨勢是,我國居民糧食吃得越來越少,動物性食物和油脂吃得越來越多。
據介紹,1982年至2002年我國居民每標準人大米、面粉日消費量已從435克減少到350克,其他谷類日消費量從24克減少到16.3克,根莖類日消費量從66克減少到31.9克,蔬菜、水果日消費量從382克減少到330克;肉、禽日消費量從62克增加到104.4克,魚、蝦日消費量從21.6克增加到44.9克,植物油日消費量從21.2克增加到40.2克,食鹽日消費量維持在10.9克至13.3克的高水平。1982年、1992年和2002 年,我國城市居民谷類提供能量所占比例分別為70%、57.4%和47.4 %,農村居民分別為80%、74.7%和60.7%。城市居民脂肪提供能量所占比例分別為25%、28.4%和35.4%,農村居民分別為14.3%、18 .6%和37.7%。
陳君石說,過去10年間,我國居民無論男性女性,其在工作場所的身體活動都在大幅度減少。國民體質調查發現,我國工作年齡人群每周3次30分鐘身體活動者的比例僅有20%~25%,50歲以上人群僅有40%。1992年我國居民每標準人日飲酒量不足3克,2002年日飲酒量已超過了25克。我國在簽署世界控煙框架條約后的3年半中,煙草消費竟增加了20%。
陳君石特別指出,最新癌癥預防報告已確定身體脂肪過多與癌癥危險性增加密切相關,而十幾年來,無論城市還是在農村,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我國人群身體超重者和肥胖者都在顯著增加。
陳君石說,盡管引發癌癥的病因是復雜的,但現有危險因素對各種癌癥發生發展影響的科學證據,足以支持開展有效的癌癥一級預防。陳君石認為,健康生活方式能夠減少我國各種主要癌癥的證據是充分的,其中維持健康體重、適量身體活動、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平衡膳食及戒煙、限酒,是預防和控制癌癥的主要策略。
家庭醫生在線(m.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寧果容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纖維瘤術后一年復發能否懷孕
2024-10-27化療期間可用哪些藥物?華蟾素片與膠囊
2024-10-27癌癥患者能否服用博爾寧膠囊及有無減毒
2024-10-27巴彥淖爾盟治療宮頸癌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7朋友患癌醫生開角鯊烯,能有效治癌嗎?
2024-10-27不知注射用藥物有何作用?
2024-10-27復方紅豆杉膠囊能否緩解胸口悶及有無依
2024-10-27肺癌晚期醫院放棄治療,買泰勒寧需啥手
2024-10-27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