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以后更要防癌 40歲以后該如何科學防癌
權威報告稱,與2012年相比,中國癌癥新發病例從358萬增加到368萬,增幅為3%,占世界癌癥新發病例的1/4,平均每分鐘就有7個人得癌癥。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副主任陳萬青表示,導致我國癌癥病例持續增加最主要的因素為人口老齡化。隨著人的壽命延長,癌癥風險自然增加,這與世界癌癥的發病原因相同。若將癌癥分類來看,有些風險增高,如乳腺癌、甲狀腺癌、腸癌;有些風險下降,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綜合該因素來看,雖然癌癥新發病例數持續增長,但去除年齡因素后總體發病率變化不大。
由權威報告可見,40歲后腫瘤發病率開始升高,80歲達到峰值。目前大部分的常見癌癥是在人們進入中老年后發病。除了老齡化,長期飲食結構不合理、吸煙飲酒、精神壓力大、環境污染等也都是致癌危險因素。20~50歲的城市中青年女性發病率均高于同齡男性。這是由于女性的常見癌癥,如乳腺癌、甲狀腺癌、宮頸癌等發病年齡早,有年輕化趨勢,拉高了中青年女性癌癥發病率。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又是家庭“頂梁柱”,此時該如何降低自己的患癌風險呢?近日,來自香港的內科腫瘤科專家陸凱祖,在抗PD-1免疫治療肺癌研究發布會上分享了自己的防癌心得。
戒煙
據悉,陸凱祖醫生是美國內科醫學院及加拿大內科醫學院的院士,目前正在香港執業。花甲之年的陸凱祖談起自己的防癌心得,信手拈來。他說,首先就要戒煙,就防癌來說,什么時候戒煙都不為晚。而煙草已經明確是膀胱癌、肺癌、前列腺癌的高危因素,所以,即便抽了幾十年的煙,為了避免老來得癌,也應該積極戒煙。
減重
其次,保持適當的體重。人到中年后,運動減少,很容易發福。然而此時超重或肥胖,恰恰又是罹患腫瘤的又一個高危因素。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曾刊發英國一個研究項目,對524萬人的調查發現,如果每增長5kg/m2的體重指數(意味著一個160cm,60kg的人體重增長8kg左右),那么子宮癌、膽囊癌、腎癌、宮頸癌、甲狀腺癌及淋巴瘤的發病率會上升。
據稱體重增加,自身分泌的胰島素大量增加,慢慢地就使接收胰島素的靶點敏感性越來越差,會引發一系列的分子生物學的改變,直到啟動人的致癌基因,導致子宮內膜癌、乳腺癌、腎癌及結腸癌等發生。所以,步入中年控制體重,不僅僅是為了好看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更是防癌的有效辦法。
多運動
再次,盡量多運動。癌癥的發生與身體的免疫力低有關,而運動可以增加身體的免疫力。德國著名的運動醫學專家阿肯教授,在對兩組450名40歲以上堅持運動的人和不運動的人跟蹤調查8年后,發現長期堅持運動者,比不運動者患癌率少90%;而且堅持運動的患癌者的死亡率,也比不運動的小得多。
定期體檢
陸凱祖強調,癌癥是可以早期發現的,而早期的腫瘤85%可以治愈。所以,當40歲以后,患癌風險成倍增加時,更是要做好防癌體檢,特別是針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家族史,選擇恰當的體檢項目,比如家族里有大腸癌的患者,50歲以后就應該做腸鏡篩查。40歲以上就應該每年做一次低劑量的螺旋CT,以發現0.6厘米的微小肺癌組織。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珍香膠囊的成分包含什么?
2024-10-21食管癌的分期是如何劃分的
2024-10-21宮頸充血有必要做宮頸癌篩查嗎
2024-10-21盲腸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情況如何?
2024-10-21宮頸癌早期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2024-10-21乳腺癌治療僅切掉乳房就能治好嗎?
2024-10-21男寶寶長脂肪瘤是怎么回事
2024-10-21寶寶后背血管瘤應如何處理
2024-10-21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