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微環境或可預測預后 胰腺癌術后如何護理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胰腺外科王文權博士在導師虞先濬教授指導下,歷經6年臨床研究發現,胰腺癌微環境可用于預測患者預后,即通過檢測胰腺癌患者術后腫瘤標本中4個分子免疫標記的不同表達,準確判斷患者術后生存預期;而術前通過超聲胃鏡穿刺法,也可獲知胰腺癌患者微環境中4個分子免疫標記的不同表達信息,由此鑒別出不能從手術中獲益的患者。該成果相關論文近日在國際外科學頂級期刊《英國外科學雜志》上發表。
腫瘤微環境是指在腫瘤生長過程中,由腫瘤細胞和非腫瘤細胞共同構成的,與腫瘤發生和轉移相關的局部穩態環境。王文權從79名術后胰腺癌患者的腫瘤標本中,檢測到有6個分子免疫標記陽性細胞(即CD4+、CD8+、CD117+和CD15+、CD20+、CD206+),它們受SMAD4突變基因的控制,從而導致胰腺癌惡性程度的增高。王文權等還發現,6個分子免疫標記陽性細胞中,前3個是“優良分子”,后3個是“破壞分子”。
進一步研究發現,如果患者體內2個破壞分子表達高,優良分子表達低,加之SMAD4基因已突變,其預后就很差,即便是早期患者預后也不好;如果2個破壞分子表達低,優良分子表達高,加之SMAD4基因未突變,患者預后就很好,術后中位生存期可達26個月以上,有的患者已生存72個月以上。對151名胰腺癌術后患者的臨床試驗證實,與上述研究成果結論一致。
胰腺癌注意術后護理
胰腺癌患者術后護理十分關鍵,為了能延長胰腺癌患者的生命、提高術后生活質量,專家告訴我們一定要做好以下七條。手術后的精心護理是必不可少的。
1、手術后部位發麻,應平臥,待生命體征平穩后改半臥位,將床頭抬高不得低于40°角,以利于各種引流管的引流,避免踴下積液,并可減輕腹肌張力,有益于深呼吸,減輕疼痛,要常常調節患者臥位,防止墜床和褥瘡的發生。
2、手術后營養。手術后一般禁食2-3天,靜脈補充營養。待腸胃排氣暢通后,才能拔除胃管,可以少量飲水,再漸漸過渡到正常飲食。
3、保持呼吸道通暢。可進行霧化吸入2-3次/日,鼓勵患者深呼吸,協助排痰,保持口腔衛生每日口腔護理2次。
4、預防褥瘡。由于膜腺癌手術大,放置多種引流管,而且患者因手術前有黃瘟,機體組織松脆,很容易發生褥瘡。因而必需認真做好皮膚護理,定時協助患者翻身更換體位,并有效地按摩皮膚受壓部位,保持床單整潔、干燥、無皺裙。
5、預防泌尿系感染。手術后留置尿管5-7天,每日更換無菌尿袋,注意勿使尿液倒流。每日清洗會陰1次。拔除尿管前應夾閉尿管,每2-4小時開放1次。
6、創口敷料。觀察胰腺癌手術后引流管處敷料,如常有血性滲出液,及時更換敷料及腹帶。
7、手術后疼痛。手術范圍大,患者手術后疼痛劇烈,出現內臟鈍痛、放射痛、頑固性骨痛,可服用延香鎮痛膠囊,或使用自控止痛泵。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珍香膠囊的成分包含什么?
2024-10-21食管癌的分期是如何劃分的
2024-10-21宮頸充血有必要做宮頸癌篩查嗎
2024-10-21盲腸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情況如何?
2024-10-21宮頸癌早期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2024-10-21乳腺癌治療僅切掉乳房就能治好嗎?
2024-10-21男寶寶長脂肪瘤是怎么回事
2024-10-21寶寶后背血管瘤應如何處理
2024-10-21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