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概述
引起大腸癌的原因有哪些?
1、遺傳因素
有些大腸腺瘤,如多發性家庭性腺瘤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大腸癌的易感性與發病機制均與遺傳因素有關。這也是導致大腸癌的病因之一。
2、飲食因素
引發大腸癌的禍首是經常吃高脂肪食物,或者吃一些垃圾食品,油炸那類的。而這種導致大腸癌的病因比較常見。
3、環境因素
這是腸癌的病因里的主要因素,在各種環境因素中,以飲食因素最重要,大腸癌的發病率與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關系。另外,也可能與微量元素缺乏、生活習慣改變有關。
4、其它因素
因為先前患有某種腸道疾病,沒有意識到或者沒有及時治愈,隨著病程的發展就有可能成為大腸癌,所以這也是導致大腸癌的原因之一。
大腸癌的癥狀有哪些?
第一: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的改變:常以血便為突出表現,或有痢疾樣膿血便、里急后重,系因結腸下段或直腸癌腫糜爛壞死造成。有時表現為頑固性便秘,大便形狀變細,則由大腸遠端癌腫引起的腸腔狹窄所致。也可表現為腹瀉與糊狀大便,或腹瀉與便秘交替,糞質無明顯粘液膿血,多因癌腫位于結腸上段,瘤體表面糜爛、炎癥而導致的腸功能紊亂所致。
第二:腹痛:癌腫常有糜爛、壞死與繼發感染,而使相應的腸段蠕動增加,腸曲痙攣,多可引起不同性質與程度的腹痛,一般見于右側大腸癌,表現為右腹鈍痛,或同時涉及右上腹、中上腹;因胃結腸反射加強,可出現餐后腹痛。
左半結腸腸腔不如右半結腸腸腔寬大,乙狀結腸腸腔狹小且與直腸形成銳角,而糞便在左半結腸已成形,因此左半結腸癌容易引起慢性進行性腸梗阻,見腹絞痛,伴有腹脹、腸鳴音亢進與腸型。晚期病人因有腹膜后轉移,浸潤腰骶神經叢,常有腰骶部持續性疼痛。
第三:腹部腫塊:腫塊質堅硬,大小不等,表面呈結節感,一般可以推動,到后期則固定不移,合并繼發感染時可有壓痛。
癌腫多見于右側腹,是右側大腸癌的表現之一,腫塊位置的高低取決于癌腫的部位,盲腸、升結腸、結腸肝曲癌的腫塊分別位于右下、右中、右上腹,橫結腸癌的腫塊可在臍周捫到。腹部腫塊提示為體積較大的息肉型癌腫或已有腸周圍器官轉移。
第四:直腸病變:直腸指診可捫及腸腔內菜花狀硬塊,或邊緣隆起、中心凹陷的潰瘍,或腸腔環狀狹窄,指套常染有膿血。大腸癌位于直腸者約占半數,而絕大部分直腸癌可在直腸指診時觸及,所以,直腸指診是早期發現直腸癌的重要檢查手段,不可忽視。
如何診斷大腸癌?
1、X線檢查:這種結腸癌的檢查包括全消化道鋇餐檢查及鋇灌腸檢查。可觀察結腸形態的全貌,有無多發性息肉和多發癌灶,對結腸腫瘤病人的手術治療提供依據。其病變征象最初可出現腸壁僵硬、粘膜破壞,隨之可見恒定的充盈缺損、腸腔狹窄等。氣鋇雙重對比造影檢查效果更佳。
2、內鏡檢查:凡有便血或大便習慣改變,直腸指檢無異常發現者,結腸癌的檢查應常規進行纖維結腸鏡檢查。不但能夠發現結腸各種類型的病變,而且可以采取組織活檢,明確診斷,以免漏診或誤診。
3、血清癌胚抗原(CEA)檢查:對檢測診斷結腸癌無特異性,值升高時常與腫瘤增大有關,結腸腫瘤徹底切除后可恢復到正常值,復發前數周可以升高,因此對估計預后、監察療效和復發有一定幫助,對結腸癌的檢查具有重要意義。
4、B型超聲掃描、CT或MRI檢查:均不能直接診斷結腸癌,但對癌腫的部位,大小以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淋巴及肝轉移的判定有一定價值。這種結腸癌的檢查主要適用于了解腫瘤對腸管浸潤的程度及有無局部淋巴結或遠處臟器轉移。可為術前分期及術后復查。
怎么治療大腸癌?
1、外科治療,大腸癌的治療中唯一根治方法是早期切除癌腫。探查中如發現已有腸癌的癌轉移,但病變腸曲尚可游離時,原則上即應將大腸癌切除,以免日后發生腸梗阻;
另一方面,腸癌的癌腫常有糜爛、滲血或伴有繼發感染,切除后能使全身情況獲得改善。
2、化學藥物治療,大腸癌根治術后,仍有約50%腸癌患者復發和轉移,主要是手術前未能發現隱匿轉移灶或術中未能將病灶完全切除。因此,這也是一種大腸癌的治療方式。
3、腸癌的治療中的冷凍療法是采用制冷劑液態氮,通過肛門鏡充分暴露腫瘤后,選用大小不等炮彈式冷凍頭接觸腫瘤組織,可有效地殺傷和破壞腸癌的腫瘤組織。
在中晚期腸癌患者不能手術時,酌情采用,可減少病人痛苦,免于作人工肛門,配合化療能獲滿意療效。
4、基因調控消癌療法也稱為生物免疫學細胞治療技術,是目前國際公認的最具應用前景的抗癌治療技術之一。
它主要是根據細胞與分子免疫學原理,將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通過基因逆轉錄,誘導產生大量能特異性識別并殺滅癌細胞及其浸潤細胞的效應細胞,對癌細胞進行精確性、特異性、主動式攻擊殺滅體內癌細胞,實現了真正的個體化治療。
怎么護理大腸癌患者?
1、大腸癌患者宜進入少渣、易消化的軟食,大腸癌的護理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一日三餐應有規律。
2、出院后正確使用假肛袋,造瘺口每1~2周擴張1次,預防其狹窄,持續2~3個月,如發現造瘺口狹窄、排便困難,應到醫院檢查,進行必要的處理,防止發生腸梗阻等并發癥。
大腸癌患者在術后3個月左右避免腹內壓增加的動作,以防造瘺口周圍疝、結腸外翻和脫垂。這也是屬于大腸癌的護理方式之一。
3、大腸癌的術后如使用化學治療,應每周查白細胞及血小板計數1次。出院后病情無特殊變化,每3~6月來門診復查1次。這些都是屬于大腸癌的護理措施。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散結靈膠囊對脂肪瘤的治療效果如何?
2024-10-24艾愈膠囊何處能購得?癌癥放療后可否服
2024-10-24消癌平片哪個廠家生產的質量較好?
2024-10-24化療后患者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4-10-24卵巢癌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手段?
2024-10-24怎樣實現鼻咽癌早期發現診斷及癥狀有啥
2024-10-24經常身體不好,三個月體重減輕六斤是癌
2024-10-24乳腺癌的早期有哪些常見表現?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