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口腔癌和吃檳榔有關 檳榔怎樣吃才健康?
一則“檳榔為一級致癌物”的新聞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報道中指出,2003年國際癌癥研究中心把檳榔列入“黑名單”,和煙酒、砒霜等同列為一級致癌物。致癌原因有兩個:第一,檳榔里的化學物質經咀嚼后,形成亞硝基,是致癌的化合物。其次,檳榔較硬,咀嚼時易對口腔黏膜造成機械創傷。
央視報道中提到,檳榔與口腔癌發病有密切關系,湖南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口腔醫療中心醫師張勝解釋道:“口腔癌有60%左右的患者都和吃檳榔有關。”
印度是世界檳榔消耗最大國,口腔癌發病率居世界第一。在印度,商業化生產的檳榔果已被要求貼上明顯有害警告標簽。但在我國,檳榔生產銷售無國家標準,只有湖南地方標準。被世界列為一級致癌物的東西,依然作為食品在銷售,對其致癌無提及無警告。
除了致癌,吃檳榔還有這些壞處:
1、如果長期的咀嚼檳榔的話,會導致牙齒變黑,因為檳榔的液汁是呈紫紅色的,所以說檳榔要少吃的哦;
2、長時間咀嚼還會導致罹患口腔疾病、口腔癌,過量的話還會導致中毒;
3、檳榔中還有可致癌的生物堿,所以長期咀嚼還會導致致癌的;
4、長期咀嚼檳榔還會導致成癮和致幻作用,所以說呢,檳榔對人體的危害還是挺大的,所以說人們要多加意識到這些。
檳榔雖然壞處多,但萬一患上檳榔癮怎么辦呢?下面介紹幾個地方健康吃檳榔方法。
印度吃法——蔞葉裹檳榔,清涼養胃
印度人愛吃檳榔世界聞名。他們吃檳榔不是嚼嚼就完了,吃的時候一定要有最佳搭配———蔞葉。正宗吃法是先將檳榔果取出來,切成碎片后,蘸上蠣灰,用蔞葉包裹,放進嘴里慢嚼。
蔞葉屬胡椒科,又名蔞藤、蔞、蘆子或醬,原產地據稱是在馬來西亞,后在印度等一些國家廣泛種植。這種綠色爬藤植物具有丁香的氣味,長期咀嚼有助于消化、提神以及清除腸道。從醫學角度看,具有一定藥用價值,可用于幫助治療氣管和肺部疾病。蔞葉與檳榔搭配,將會極大刺激唾液腺和嘴巴的黏液薄膜,讓人在炎炎夏日感到清涼。
與檳榔一樣,由于蔞葉的刺激和提神作用,許多印度人對它都很上癮。除與檳榔搭配以外,印度人還喜歡在飯后吃一些蔞葉裹著的甜食。印度人相信,這將有益于清除就餐時攝入的油脂,利于胃部健康。
一次飯后,記者禁不住當地朋友的盛情邀請,“硬著頭皮”去小攤吃蔞葉卷薄荷。賣蔞葉的小販熟練地攤開一片嫩綠的蔞葉,然后用勺子從柜臺前的一些瓶瓶罐罐中,飛快地舀出一些不知名的流質東西,撒在蔞葉上卷成類似“糖三角”的模樣。看到我為難的模樣,朋友說,你可以咀嚼,也可直接咽下。由于生平從未有大嚼生葉的習慣,記者只好一口將“糖三角”咽下,沒想到頓時整個胃感覺一片清涼,無比舒服愜意。
臺灣人的吃法——無情莫把檳榔嚼
說到檳榔的吃法,臺灣人是很有一套技巧的,他們把采收后的檳榔,剝除果蒂和較老的部分,先取由彰化引進的帶有胡椒香氣的荖葉,再攪勻石灰,用小刀涂少許在葉上,將之卷起。然后切開檳榔,將已卷好的荖葉夾放在中間,這樣老藤、石灰、檳榔一起嚼食。據說,如果三者缺一,檳榔不僅食之無味,人們還會認為你是一個毫無感情的冷血動物。
吃檳榔由于三物混合后即呈紅色,食者邊嚼邊吐,吐出來的汁液如同鮮血一般,而嘴角、牙縫都是一灘灘“血跡”,雖不雅觀,但嚼起來臉頰紅潤,血脈賁張,全身暖洋洋的,如同喝了一杯薄酒,“兩頰紅潮增嫵媚,誰知儂是醉檳榔,”那種滋味非親嘗者無法言喻。因此,在臺灣吃檳榔者不僅限于青年男女,就連已無牙齒的老者也將“三合物”絞碎后嚼食過癮。
海南黎族的吃法——別具一格的嚼食風尚
黎族同胞平時都喜歡嚼檳榔,吃法是將檳榔削成瓣,用栳葉包住,配上石灰膏和煙絲,放入口中細嚼,且嚼且香,并可使人像喝了酒、面色發紅,精神煥發。常吃檳榔還有防病治病和美容的功效,故黎族同胞視檳榔為健體長壽食品。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散結靈膠囊對脂肪瘤的治療效果如何?
2024-10-24艾愈膠囊何處能購得?癌癥放療后可否服
2024-10-24消癌平片哪個廠家生產的質量較好?
2024-10-24化療后患者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4-10-24卵巢癌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手段?
2024-10-24怎樣實現鼻咽癌早期發現診斷及癥狀有啥
2024-10-24經常身體不好,三個月體重減輕六斤是癌
2024-10-24乳腺癌的早期有哪些常見表現?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