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早期癥狀似“濕熱” 肛檢可以篩查直腸癌
腸癌早期癥狀有哪些呢?大家是否清楚呢?近年,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在大城市,它已成為惡性腫瘤的“老三”,而且年輕人的發病率大幅度上升。更嚴峻的是,很多人發現結直腸癌時多為晚期,治療效果欠佳。專家提醒,當發現大便習慣改變或便血時,應警惕腸癌襲來,及早到醫院檢查。
早期癥狀似“濕熱”誤診率超過50%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影像檢驗中心、廣東省醫師協會放射科醫師分會在廣州聯合舉辦結直腸病變影像診斷研討會。在會上,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常務副院長、結直腸外科專家蘭平教授介紹,在廣東,結直腸癌的患病人數逐年增加,不過,由于初期癥狀并不明顯,很多患者常把大便改變當成濕熱或消化不良,等到癥狀特別明顯,才到醫院就診。腸癌誤診率達50%-80%,許多患者因此失去了手術治愈的機會。因此,蘭教授提醒,出現以下情況時,就應考慮腸癌的可能,及早到醫院排查———
1。腹部持續不適、隱痛、腹脹;
2。大便習慣改變,出現便秘或腹瀉,或者兩者交替出現;
3。便血或黏液便;
4。原因不明的貧血或體重減輕,又或者出現腹部腫塊。
檢查不用害羞,肛檢可篩查直腸癌
腸癌如果能早發現、早治療,術后5年生存率可達90%-95%,但我國早期腸癌的臨床診斷率始終徘徊在10%-15%,超過80%的病人確診時,疾病已發展至中晚期,晚期病人5年生存率只有5%左右。
那么,如何能夠發現早期的腸癌呢?蘭平教授指出,在我國,直腸癌80%以上在距離肛門8厘米以下發生,很容易通過直腸指檢發現。蘭平教授稱,這種方法簡單可行,醫生能觸診距離肛門8厘米內的直腸,可以當做直腸癌常規的篩查辦法。
但在臨床上,不少人特別不接受這種檢查方式,一是覺得檢查難受;二是醫生檢查肛門,覺得不好意思。所以,肛門指檢這一篩查直腸癌的方法在臨床上很難得到普及。蘭平教授說,其實完全不必介意。
另外,高危人群比如有大腸癌家族史、拉黏性血便、慢性便秘或腹瀉的人群應做結腸鏡,篩查腸癌。
病期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在我國,腸癌在的好發年齡多在40歲-60歲,患者平均年齡比歐美國家提前12歲-18歲。蘭平教授指出,如果能盡早進行篩查,也許就可以多活30年。可以說,腸癌的早診早治特別重要,病期越早,治療效果越好。據統計,原位癌(極早期)5年生存率在94.1%,局部癌變(1期)為84.6%,而遠期轉移,比如結直腸癌患者發生肝轉移,5年生存率下降到5.7%。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散結靈膠囊對脂肪瘤的治療效果如何?
2024-10-24艾愈膠囊何處能購得?癌癥放療后可否服
2024-10-24消癌平片哪個廠家生產的質量較好?
2024-10-24化療后患者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4-10-24卵巢癌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手段?
2024-10-24怎樣實現鼻咽癌早期發現診斷及癥狀有啥
2024-10-24經常身體不好,三個月體重減輕六斤是癌
2024-10-24乳腺癌的早期有哪些常見表現?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