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精準醫療令腫瘤患者健康生活26年
指導專家: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腫瘤中心主任 羅榮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布的《全球癌癥報告2014》,全球新增癌癥病例有一半出現在亞洲,大部分來自中國,中國新增癌癥病例數量位居世界第一。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2015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2011年我國新增癌癥病例約337萬例,比2010年增加28萬例——這相當于每分鐘就有6個人得癌。
然而,手術、化療、放療這三種主要傳統治療手段卻遇上了療效的瓶頸,出現了無法解釋的耐藥、腫瘤的基因異質性、監測治療反應和腫瘤復發的手段不足、聯合用藥的知識缺陷等因素。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腫瘤中心主任羅榮城教授指出,精準醫學概念的提出為腫瘤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出路,它提倡應用更加個體化的分子手段來進一步豐富和修正腫瘤的治療方法。
腫瘤第四大治療模式 生物免疫治療前景巨大
腫瘤生物治療是應用現代生物技術及其產品進行腫瘤防治的全新治療模式。主要包括免疫治療、基因治療、分子靶向治療、生物反應調節劑、腫瘤疫苗、細胞治療和細胞因子治療等治療技術和方法。羅榮城教授表示,腫瘤生物治療因其具有靶向性強及個體化的特點,相較于手術、放療、化療等傳統治療方法,更能體現精準醫療。腫瘤的生物治療已成為繼手術、放療和化療之后的第四大治療模式,在腫瘤精準醫療上發揮領頭羊的作用。
以往對于腫瘤治療所采取的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等方式是以“cell-killing”(細胞殺傷)為代價,對病人的身體存在一定的傷害,但是生物免疫治療是以“cell-control”(細胞控制)的方式,對細胞進行調節,來控制腫瘤的發展,所以對病人的來說,損傷最小、獲益最大。正是因為腫瘤的生物免疫治療為腫瘤病人展現廣闊良好的治療前景,才得到世界醫學界和科研界的重視與肯定。腫瘤免疫治療被《Science》雜志評為2013年十大科學突破之一。利用T細胞和其他免疫細胞對抗腫瘤的“癌癥免疫療法”雄踞榜首。
免疫治療已有成功先例 白血病患兒得到治愈
免疫治療目前有兩大激奮人心的最新研究成果,使腫瘤治療向精準醫療模式又邁進一步。這些治療在某些腫瘤中顯示出了“神奇”的抗腫瘤療效。CAR-T療法讓全世界認識了一位患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的7歲女孩Emily Whitehead ,她接受了CD19-CAR-T 細胞治療,最終獲得痊愈,使人們看到了治愈癌癥的曙光。
在與艾米麗患有同種疾病的25名兒童和5位成人中,經過CAR-T療法后27人沒有再檢查出癌細胞。羅榮城教授指出,“隨著臨床研究證據積累越來越多,腫瘤免疫療法正表現出對抗腫瘤的巨大潛力,免疫治療將很有可能完全替代 Cell Killing 療法而成為人類最終攻克腫瘤的先鋒。”
多虧生物治療 我國也有健康生存的腫瘤患者
羅榮城教授指出,“腫瘤精準化發展是大趨勢,精準醫學不能空喊口號,需要用可靠的數據,精準的診斷,循證醫學與個性化醫學,達到精準的防治,并用最小的花費提高腫瘤防治的效能,實現最佳療效,達到精準管理。”以下列舉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腫瘤中心治療過的腫瘤患者如今的現狀:
病例一:肺癌患者已存活26年
賀某,女性。1990年在某鐵路醫院發現肺腺癌,8月1日行左肺全切除術后出院,出院檢查提示肺門淋巴結有轉移,9月份至南醫大腫瘤中心接受生物治療,治療5年后開始正常上班,再2年治療后(共7年,前2年每3月1次,第3、4、5年每半年1次,最后2年每年1次)完全治愈。
據賀女士介紹,90年手術后胸水大量,非常難受,在羅榮城院長的治療下,病情很快得到緩解,并在最后得到治愈,近年在南方中西醫的幫助下,還接受了郭林氣功及中藥的輔助治療,連續5年的單位體檢結果正常,由于身體無異常,本已退休仍被返聘。
病例二:腎癌患者得以穩定病情
唐某,男性。2012年11月出現咳嗽、咳痰就診,結果顯示左腎占位,雙肺多發轉移,活檢結果提示:腎透明細胞癌。口服索拉非尼及注射CIK過繼細胞免疫治療。2013年8月、12月復查CT顯示病情穩定,繼續同樣治療。2014年復查胸部及中上腹部增強CT,結合既往影像學檢查,提示余病灶較穩定。現患者精神、睡眠、食欲均可,大小便正常,體重無明顯變化。
病例三:晚期肺癌患者延長生存
張某,男性,53歲,就診南醫大腫瘤中心時就已被診斷為晚期肺腺癌。該患者為非吸煙患者,檢測出了EGFR 19號外顯子突變,順利的服上第一代EGFR抑制劑易瑞沙,腫瘤得到了縮小,患者帶瘤生存,像正常人一樣生活。2年過去了,患者定期復查發現病情進展,考慮治療藥物耐藥。針對這位患者,分別進行ALK、ROS1的融合基因檢測。”患者的檢測結果喜人,檢測到了ALK融合基因,提示患者可以服用針對該基因重排的藥物克里唑替尼。現在,患者仍繼續服用該藥,腫瘤繼續得到控制,不但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期,患者生活質量也很高。
病例四:腸癌轉移經治療可正常生活
孫某,男性,42歲,于當地醫院診斷十二指腸腫瘤肝多發轉移,患者打算放棄治療,后來經家屬勸說來到南醫大腫瘤中心就診。行病理活檢后,診斷是十二指腸間質瘤,肝轉移。免疫組化提示C-KIT高表達。患者失去了手術的時機,專家組建議患者應用KIT激酶抑制劑伊馬替尼治療。在對其進行KIT基因突變檢測時發現,KIT第9號外顯子存在突變。研究顯示,該外顯子突變,將伊馬替尼劑量上調至每日800mg治療,能產生更好的無進展生存期。據悉,該患者目前已服用伊馬替尼近4年,目前病情控制很好,患者在正常的上班工作,生活不受疾病的影響。
專家簡介:羅榮城,主任醫師、國家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任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南方醫科大學腫瘤中心主任、南方醫科大學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腫瘤學科)負責人。擔任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基金會副理事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國家藥監局(CFDA)新藥評審專家,中國抗癌協會常務理事兼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標志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志》副主編,廣東省醫學會腫瘤學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廣州抗癌協會監事長,廣東省抗癌協會副理事長,中國醫師協會腫瘤醫師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委員等。主要從事臨床腫瘤學醫教研工作和醫院管理工作,在腫瘤生物治療、多學科綜合診療等方面有較深造詣,是我國臨床腫瘤學界的勤勞耕耘者,在腫瘤生物免疫治療的臨床應用和基礎研究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具有較大的學術影響力。擅長腫瘤生物免疫治療和分子診療,并以肝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為主要研究方向。
家庭醫生在線(m.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鄭夢雪 通訊員:吳劍鵬、朱欽文、吳佳儀)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散結靈膠囊對脂肪瘤的治療效果如何?
2024-10-24艾愈膠囊何處能購得?癌癥放療后可否服
2024-10-24消癌平片哪個廠家生產的質量較好?
2024-10-24化療后患者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4-10-24卵巢癌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手段?
2024-10-24怎樣實現鼻咽癌早期發現診斷及癥狀有啥
2024-10-24經常身體不好,三個月體重減輕六斤是癌
2024-10-24乳腺癌的早期有哪些常見表現?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