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腫瘤多因基因突變?小兒腫瘤的原因有哪些
小兒惡性腫瘤發病年齡僅在出生后數月至幾歲,常伴發多種先天性畸形,呈雙側或多發性病變。如白血病,伴發先天性睪丸發育不全癥;腎母細胞瘤,合并單側肢體肥大和尿道下裂,還可表現為雙側同時發病;骶尾部畸胎瘤,合并腭裂或脊柱畸形等。這些發病特點均提示為一種遺傳性腫瘤,追問病史,即使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甚至整個家族均沒有腫瘤的發病史,其發病仍可能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
部分醫學家認為,小兒惡性腫瘤的發生,是因二次細胞突變而導致遺傳性腫瘤發病。即患兒在母親懷孕時,胚胎的生殖細胞中已經攜有突變基因,但攜帶者可能不會發生腫瘤;只有在某些因素作用下,發生第二次體細胞突變后,才會發生單個或多發腫瘤。此外,一些患兒在出生早期,盡管細胞中攜帶有已突變的基因,但并不發病,而是在出生后的一段時間受到刺激,發生二次突變后才發病。
由于誘發基因突變的因素在不斷增加,如環境污染、藥物濫用、生物刺激等,所以,遺傳性惡性腫瘤在近年來發病年齡提前,也就成為一種必然。
胚胎發育——懷孕與生育過程中的潛在危險
小兒惡性腫瘤的發生,大多數是胎兒在母親懷孕時期,發生了基因突變所致。所以,常有人把小兒惡性腫瘤歸為先天性惡性腫瘤,或胚胎性惡性腫瘤。也因此提出:年輕父母在生育時期和妊娠時期的健康保健,對兒童惡性腫瘤的發生具有重大影響。
父母在生育時期若患有某些疾病,或者長期受到某些物理、化學因素刺激,這對后代將產生重大影響。如父母在生育期間接觸過苯類化學物品,或接受過電離輻射及放射治療,他們孩子的白血病發生率會明顯增高;小兒肝母細胞瘤的發生,常與母親長期服用避孕藥有關;母親長期應用雌激素,會導致新生兒先天性腺癌。
孕婦在妊娠期,尤其在妊娠早期,病毒感染、電離輻射、化學藥物,是導致嬰兒發生惡性腫瘤的危險因素。比如母親在妊娠期患有梅毒,其生育的女嬰發生陰道腺癌的可能性非常大;服用激素的孕婦,嬰兒發生肝母細胞瘤的機會是正常者的數十倍。
因此,年輕父母必須注意生育時期的健康。患有某些慢性或感染性疾病者,應在完全康復后考慮生育;盡可能避免在服用某些藥物時或長期服藥后停藥不久即受孕。孕婦千萬要注意妊娠時期的衛生保健,預防各種感染的發生,避免不必要的放射性核素、超聲等檢查,服用藥物時必須要謹慎,就診時應主動告訴醫生自己正處于妊娠期。
環境影響——現代社會與不良習慣的隱患
和成人腫瘤的發生一樣,兒童出生后的環境污染,尤其在現代社會中十分泛濫和被人們所忽視的某些電離輻射、醫源性放療、化學藥物,以及病毒感染、免疫缺陷,甚至飲食習慣等,都對小兒惡性腫瘤的發生有關,尤其是學齡期和青春期的某些惡性腫瘤。
流行病學研究資料表明:小兒惡性腫瘤的發生,常在某些兒童中形成高發危險人群。如嬰兒期病毒性肝炎患者,常易發生肝細胞性肝癌;幼時接受過放射治療的患兒,青春期發生皮膚癌、白血病的比例明顯增高;青春期骨腫瘤的發生,常與嬰幼兒期的反復輕微損傷有關;孩子偏食,吃過多的乳制品、燒烤、高蛋白飲食、巧克力等高脂肪少纖維飲食者,易發生消化道腺癌等。
另外,一些先天性畸形或良性腫瘤,如不及時治療,發生惡變的機會很高。有一個出生時即發現背部有一塊黑色毛痣的女孩,在她高興地背著書包上學的第二天,發現腋下長出一個雞蛋樣腫塊,經診斷為惡性黑色素細胞瘤。原來是背部黑色毛痣惡變并已導致淋巴結轉移。一朵尚未盛開的鮮花隨之早早地夭折了。
除此之外,先天性骶尾部畸胎瘤,如在新生兒期不切除,5歲以上的惡變率達80%;家族性多發性結腸息肉病,至成年發生結腸癌病變的機會,是正常人的80倍;先天性膽管擴張癥,如不在兒童時期進行手術根治,在成人時期發生膽道癌的機會可達70%以上。其他如先天性黑痣、甲狀腺腺瘤等,均被認為具有惡變可能的疾病。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散結靈膠囊對脂肪瘤的治療效果如何?
2024-10-24艾愈膠囊何處能購得?癌癥放療后可否服
2024-10-24消癌平片哪個廠家生產的質量較好?
2024-10-24化療后患者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4-10-24卵巢癌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手段?
2024-10-24怎樣實現鼻咽癌早期發現診斷及癥狀有啥
2024-10-24經常身體不好,三個月體重減輕六斤是癌
2024-10-24乳腺癌的早期有哪些常見表現?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