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僅7.6%女性篩查乳腺癌 乳腺癌有何篩查法?
2014年,廣東全省共為648萬婦女進行了婦女病普查服務,其中184.3萬婦女進行了宮頸癌篩查,173.2萬婦女進行了乳腺癌篩查。監測共檢出各類婦科病患病人數152萬人,其中宮頸癌876人、乳腺癌545人、卵巢癌69人。全省20~64歲的婦女人數約2262萬人,2014年參加乳腺癌篩查的婦女只有173萬人,僅占7.6%。省衛計委專家稱,乳腺癌如果在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后5年生存率超過95%;如果發展到晚期才被發現,5年生存率只有16%。
有家族遺傳史的年輕女性應每年X線篩查
據國外的調查數據表明,單行X線篩查可以使乳腺癌死亡率下降30%,每連續7年篩查500名婦女可以預防1名死于乳腺癌。據了解,如果中國能普及X線篩查,每年可以使2萬名婦女免于乳腺癌死亡。
“在臨床,我們發現很多女性擔心X射線對人體有傷害,其實每年X線篩查一次,所謂的射線的劑量是很小的,相反如果不檢查,也許會導致病情拖延,錯過最佳手術時機,更得不償失。”專家介紹。據悉,如果家族中有人患乳腺癌,則其他女性直系親屬患此病的危險度比沒有家族病史的人要高出4—6倍。據悉,乳腺癌的高發期在40—50歲或60歲以上,男性患病幾率僅為女性的1%。所以,家族有乳腺癌病史的女性,一定要堅持每年來醫院X線篩查。
除此之外,女性還要學會自查。
首先,乳腺自查,這是最基本的檢查,最好是每月檢查一次,檢查最佳時間為每月月經結束后第5~7天,此時乳房腺體相對松弛,較易觸摸發現異常情況。其具體步驟有:
第一步:脫去上衣,站或坐在穿衣鏡前觀看兩側乳房是否對稱,皮膚是否光滑,色澤是否正常,有無靜脈曲張。
第二步:高舉兩手,觀看兩側乳房是否在同一水平線上,乳暈的顏色是否一致,皮膚有無點狀凹陷,有無橘皮樣改變,是不是存在酒窩征,乳頭皮膚有無脫落或糜爛,乳頭有無突出或回縮現象。
第三步:取彎腰體位,使雙乳略下垂,觀看雙側乳房是否對稱。
第四步:雙手叉腰,觀看雙乳形態是否正常,用左手用力叉腰,右手推動左側乳房,觀察乳房是否活動自如,再用同樣的方法檢查右側乳房。
第五步:平躺在床上,被檢測手臂上伸,被檢測肩部用枕頭墊高,分別用對側并攏的手指順時針觸摸乳房,檢查是否有腫塊,若發現腫塊,應注意其部位、大小、硬度、活動度等。
其次,影像學檢查是診斷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方法。
(1)乳腺鉬靶檢查:具有圖像分辨率高,重復性好,不受年齡、體型限制,其診斷準確率可高達98%以上,是早期發現乳腺癌的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對鈣化點這一乳腺癌的前期特征的敏感性是其他檢查方法所不具備的。乳腺鉬靶能精細地記錄下不同穿透能力的軟組織留下的影像,特別是能捕捉到對乳腺導管內癌具有重要意義的微小泥沙樣鈣化病灶(小于5mm的癌灶),實現對微小腫瘤的早期發現、早期診療,是目前影像診斷中的金標準。但是乳腺鉬靶對40歲以下女性不敏感。
(2)乳腺超聲:該檢查經濟、簡便、無創傷、無痛苦、更適宜于年輕女性,尤其是妊娠、哺乳期婦女;對鑒別囊性腫塊有優勢。雖然對微小鈣化灶的檢測敏感性不如乳腺鉬靶,但兩者互補可以提高乳腺癌的診斷率。
(3)CT:具有高分辨率,對鈣化病變敏感,空間定位準確,能清晰顯示乳腺的解剖結構和病灶的各種征象,提高診斷準確率,尤其是CT有助于腋窩淋巴結轉移情況的術前分析。(4)核磁共振:對于乳腺腫瘤的診斷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尤其對微小病變特別是導管內癌的診斷價值已得到臨床的公認。
(4)組織細胞學檢查:對于有乳頭溢液的女性,可以到醫院行乳頭溢液涂片行細胞學檢查,查找異性細胞。根據文獻報道,約5%的乳頭溢液與乳腺癌有關,尤以絕經后婦女較多見。該檢查方法方便,無損傷,具有一定的優越性,但其較高的假陰性率也表明了它的局限性。而對于已經發現有乳房腫物的女性,則可穿刺取少量腫物組織標本送組織學檢查,以明確腫物性質,及早診治。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肺部良性腫瘤是怎樣的一種病
2024-10-24小腦視網膜血管瘤病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10-24服用胸腺肽腸溶片 5 天后發現懷孕有
2024-10-24骶骨脊索瘤手術后的情況如何
2024-10-24腿抽筋服用吡貝地爾緩釋片效果怎樣,且
2024-10-24益安回生口服液的效果如何
2024-10-24去年五月做宮頸癌手術能否吃奧福星
2024-10-24月經期服用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有無影響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