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淋巴瘤宣傳日:淋巴瘤真的那么可怕嗎?
隨著電影《滾蛋吧!腫瘤君》的熱映,淋巴瘤這一疾病重新引起了大家的重視。《滾蛋吧!腫瘤君》是漫畫家“熊頓”的代表作之一,熊頓用幽默詼諧的漫畫記錄了自己在患上淋巴瘤之后關于生活、情感的點點滴滴。不幸的是熊頓因淋巴瘤病情惡化醫治無效,于2012年11月16日永遠離開了人世,年僅30歲。據報道,著名央視主播羅京也是因為淋巴瘤去世,而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也因患淋巴瘤而進行了長達17個月的癌癥治療,至今仍與淋巴瘤抗爭中。
這些名人的案例為大家敲響了警鐘,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淋巴瘤是年輕人容易患上的癌癥。熊頓與羅京的逝世也令大家對淋巴瘤心生畏懼。究竟淋巴瘤是一種怎樣的癌癥,是不是真的那么可怕?2015年9月15日是第5個世界淋巴瘤宣傳日,家庭醫生在線采訪了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腫瘤中心的張軍一(專家預約)主任醫師,請他為網友們解釋淋巴瘤的相關問題。
淋巴瘤其實就是“癌” 淋巴瘤多為惡性腫瘤
如今腫瘤的整體發病率在不斷增加,淋巴瘤也是如此。張軍一主任介紹,淋巴瘤的發病存在中西方的差異。在我國,淋巴瘤的發病率約占所有腫瘤的5%,并沒有在中國十大腫瘤之中。而美國的發病率比我國要高很多。
有人認為,淋巴瘤以“瘤”字命名是因為淋巴瘤多數并非惡性。張軍一主任解釋說,其實淋巴瘤的命名是源于醫學對“瘤”和“癌”的不同界定。醫學上把來源于上皮組織的腫瘤稱為“癌”,而來源于非上皮組織的腫瘤稱為“瘤”。淋巴瘤屬來源淋巴組織,并非來源于上皮組織,而且淋巴瘤幾乎都為惡性腫瘤,因此常被直接稱為惡性淋巴瘤。
張軍一主任介紹,淋巴瘤籠統上來講就是原發于淋巴系統、淋巴細胞的腫瘤。由于淋巴細胞有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NK淋巴細胞等多種類型,而且淋巴細胞從造血干細胞分化到成熟的任何一個階段都可能惡變為腫瘤細胞,也就可能演變為各種不同類型的淋巴瘤。因此,醫學上認為淋巴瘤是非常復雜的一大類腫瘤,每一種淋巴瘤都被認為是一種獨立的疾病。目前淋巴瘤有80多種分類,且臨床特征、預后都不相同,而且隨著研究的深入,淋巴瘤的分類還在不斷增加。
淋巴瘤有何不同?淋巴瘤可發于身體各個部位
淋巴瘤是一種很特別的癌癥,因為淋巴細胞遍布于除毛發、指甲、角膜的全身各處,正是如此,淋巴癌也同樣可能發生于各個部位。不同于肺癌等其他實體瘤,淋巴細胞在體內隨血液和淋巴液不斷流動的,因此淋巴瘤相對較難確定原發和繼發部位,這也為淋巴瘤的診斷增加了難度。張軍一主任表示,一般臨床描述淋巴瘤時多用侵犯至某個部位,而不像其他癌癥一樣使用轉移等說法。
淋巴瘤的分期和一般實體瘤也有不同的地方,是根據侵犯淋巴結的范圍來劃分的:
一期:只侵犯一組或一群,比如只侵犯鎖骨上窩;
二期:侵犯兩組淋巴結或以上,但都在橫膈的同側,比如鎖骨上窩和頸后的淋巴結;
三期:侵犯分別在橫膈上以及橫膈下的淋巴結;
四期:有骨、肝、脾等淋巴結以外的侵犯。
淋巴瘤發病高峰有兩個 病因與病毒感染有關
不論是熊頓、羅京還是李開復,患上淋巴瘤時的年齡都不大。張軍一主任介紹,在15-20歲左右的年輕人中,發病率最高的腫瘤就是淋巴瘤。根據臨床觀察,淋巴瘤的發病呈現雙年齡高峰的特征。這兩個高發年齡分別為15-20歲以及50歲左右。在20歲之后,隨著年齡的增長,其他癌癥的發病率會逐漸高于淋巴瘤。
張軍一主任表示,淋巴瘤的具體發病原因還不清楚,但目前的多數觀點認為淋巴瘤的發病和病毒感染有關。其次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也可能增加患淋巴瘤的風險。
病毒感染:EB病毒的感染被認為是導致淋巴瘤的重要原因,乙肝病毒感染后患淋巴瘤的幾率也會增加,而且曾患過乙肝的淋巴瘤患者的治療難度也會增加;
環境因素:衛生條件差、環境條件復雜可能容易導致淋巴瘤的發生;
遺傳因素:國外某些研究表明,有些淋巴瘤存在一定的遺傳傾向,而且多表現為同性遺傳,比如父親如果患過淋巴瘤,兒子得淋巴瘤的幾率可能會比其他人高出5-10倍。
彌漫大B細胞五年生存率60% 熊頓羅京屬難治型病例
據《滾蛋吧!腫瘤君》的原作者熊頓描述,自己患上的是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與央視主播羅京患的是同樣類型的淋巴瘤。張軍一主任表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見的一種,在我國,這種淋巴瘤大概占全部淋巴瘤的30~50%左右。雖然熊頓和羅京都因此逝世,張軍一主任介紹,其實總的來說淋巴瘤的治療相對于其他實體瘤來說算是預后較好的一類。目前對淋巴瘤的治療多數是以治愈為目標來進行的,治愈率相對高一些,而其他實體瘤如肺癌、胃癌、肝癌則較少談到治愈。
對于熊頓和羅京的案例,張軍一主任表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是一種中度侵襲性的淋巴瘤。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五年生存率可達到60%左右。但同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也存在一些區別,比如有些腫瘤對治療的反應好,有些則差。其中可能還包含著基因突變的因素,突變的程度大,治療的難度也大,因此預后可能也較差。
張軍一主任坦言自己曾關注過羅京的病情,羅京的治療比較規范,但也許耐藥等情況導致病情快速復發,因此即使做過兩次骨髓移植也沒能控制住病情。張軍一主任介紹,一般經過四個周期的規范化療之后仍未能緩解病情,或緩解后短期內復發,就認為是難治型淋巴瘤。熊頓的淋巴瘤再次復發時也被診斷為“復發難治病例”。因此這類淋巴瘤的預后可能不盡如人意。
濾泡性淋巴瘤惡性度低但難治愈 病程可超10年
李開復被診斷為濾泡性淋巴瘤四期,近期也有新聞報道他的身體已經康復。張軍一主任說,濾泡性淋巴瘤是美國最高發的一種淋巴瘤,在我國比較少見。雖然濾泡性淋巴瘤屬于低度惡性淋巴瘤,但目前仍然被認為是一種不可治愈的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瘤的進展較慢,病情較長,中位生存時間可達10年以上。
在上世紀90年代前,對早期濾泡淋巴瘤的治療原則是觀察和等待,等到腫瘤有所進展或者明顯增大時才進行治療。但90年代美羅華等藥物出現之后,治療策略逐漸有了積極性的轉變。張軍一主任介紹,雖然濾泡性淋巴瘤不可治愈,但是通過治療可以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通過誘導緩解、鞏固、維持這三個階段的治療后,進行定期復查,如果復發再想辦法控制,整個過程可能長達十幾年。
無痛淋巴結腫大為典型癥狀 淋巴瘤如何自檢?
張軍一主任提醒,大多數的惡性淋巴瘤在最初發病時都沒有明顯的癥狀,有表淺淋巴結腫大,而小B細胞淋巴瘤等癥狀不明顯的淋巴瘤,常常就診時病情已經較為嚴重的情況,可能伴有骨髓的侵犯或者全身多處淋巴的侵犯,進而影響到正常的機體功能,產生全身癥狀。張軍一主任建議,當出現低熱、盜汗、消瘦等癥狀時就應該及時進行治療,特別是2期以上伴隨多處淋巴侵犯的病例更要積極治療。
《滾蛋吧!腫瘤君》的原著作者熊頓在發病之前出現了肩膀疼痛、咳嗽、臉腫的癥狀,但張軍一主任表示,上述癥狀并不能說是淋巴瘤的常見癥狀。淋巴瘤最常見的癥狀是表淺性的淋巴結腫大,這類淋巴結腫大多表現為無痛、較硬、3公分以上且持續增大。還有部分淋巴瘤如T細胞淋巴瘤,也常常會出現發燒,乏力,消瘦等癥狀。因此,張軍一主任推薦大家在判斷自己是否有淋巴結癥狀的時候最好注意觀察全身表淺淋巴結是否腫大。
最常見的可以觸摸到的表淺淋巴結包括頸部、頜下、頦下、鎖骨上窩、腋下、腹股溝等等。平時可以用攤開手撫摸的方法檢查這些地方是否有腫塊,如果是突然出現的腫塊,摸起來比較硬,在兩三公分以上且不斷增大,就應該盡快去醫院就醫,醫生在活檢之后就能夠確診是否是淋巴瘤了。
有人可能會將炎性淋巴結腫大誤認為是淋巴瘤,張軍一主任提醒大家,炎癥性的淋巴結和腫瘤性的淋巴結是有區別的:
炎癥性淋巴結:伴隨炎癥的發生而出現,淋巴結摸起來較軟,有痛感,腫大到3公分左右就不會再增大,并且隨著炎癥的治療而逐漸消失;
腫瘤性淋巴結:腫塊常常成圓形,摸起來有種橡皮般的韌性,多無痛感,腫大的淋巴結會不斷增大,逐漸融合成團。
淋巴系統需要健康生活來維護 如何預防淋巴瘤?
淋巴瘤的發病高峰在15-20歲以及50歲左右,這也就意味著中老年人和年輕人都存在較高的風險,熊頓在發病時曾形容自己的生活為“晨昏顛倒、三餐不定。冬天衣不過三件,夏天睡不蓋毛毯。熬夜K歌、聚餐喝酒,經常加班”。張軍一主任表示,其實這種生活方式是很不健康的。
淋巴系統是免疫系統中重要的一部分,在體內的作用就相當于公安系統在社會中一樣,起到清除體內異常細胞的防御作用。淋巴瘤就是淋巴系統本身失去功能的標志,很多疾病沒有了淋巴系統的控制就更容易發生。另外,張軍一主任還強調,熬夜近年也被認為是一個致癌因素,工作壓力大、長期吃垃圾食品等任何過度的生活方式都可能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張軍一主任提醒大家,如果想要預防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狀態是非常重要的,心理的健康和良好的心情也能幫助保護身體的免疫系統。
指導專家:張軍一 主任醫師,教授,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腫瘤三科主任。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腫瘤中心副主任兼腫瘤三科主任。從事臨床工作二十余年,是中華慈善總會易瑞沙贈藥項目的注冊醫師,在科內負責多項慈善贈藥項目。廣東省醫學會腫瘤學分會第六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廣州抗癌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腫瘤臨床組織CSCO委員,中國抗癌協會理事,廣東省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常委、廣東省抗癌協會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常委。曾獲軍隊和省級科技成果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二項。主編出版了患者科普讀物《治腫瘤有新招》,為《腫瘤生物治療學》的副主編。
醫療特長:主要專長為惡性淋巴瘤、腎癌、惡性黑色素瘤、肺癌的綜合治療,在惡性腫瘤的化療、分子靶向治療、生物治療、淋巴瘤放免靶向治療、造血干細胞移植等方面有效豐富的臨床經驗。注重腫瘤綜合治療和腫瘤的分子病理診斷,以及腫瘤的預防。
家庭醫生在線(m.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 擅長疾病:
- 惡性淋巴瘤、腎癌、惡性黑色素瘤、乳腺癌、肺癌的綜合治療,尤其在惡性腫瘤的化療、生物免疫治療、淋巴瘤放... [詳細]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肺部良性腫瘤是怎樣的一種病
2024-10-24小腦視網膜血管瘤病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10-24服用胸腺肽腸溶片 5 天后發現懷孕有
2024-10-24骶骨脊索瘤手術后的情況如何
2024-10-24腿抽筋服用吡貝地爾緩釋片效果怎樣,且
2024-10-24益安回生口服液的效果如何
2024-10-24去年五月做宮頸癌手術能否吃奧福星
2024-10-24月經期服用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有無影響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