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習慣改變提示腸癌 防大腸癌要多喝牛奶?
哪些疾病與大腸癌的癥狀相似?對此,專家指出,雖然大腸癌是一種嚴重的癌癥,死亡率較高。但是并不代表著患者在得病之后會重視起來,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大腸癌的早期癥狀不明顯,患者往往會將它和其它的疾病相混淆,而且這樣的疾病有很多。那么,哪些疾病與大腸癌的癥狀相似呢?
1、特發性潰瘍性結腸炎
結腸炎和結腸癌的癥狀往往從表面看起來是比較類似的,結腸癌是大腸癌的一種。結腸癌,尤其是左半結腸乳頭狀或菜花狀癌,常可出現腹瀉、黏液便、膿血便、大便次數增多、腹脹、腹痛、消瘦、貧血等癥狀,伴有感染者尚可有發熱等中毒癥狀,這些都與特發性潰瘍性結腸炎相似。X線鋇餐造影有時也不易區分,誤診率高達15%,常需借助于結腸鏡檢查才能確診。
2、闌尾炎
患者得上了闌尾炎之后,往往會出現小腹部疼痛的現象,這也與大腸癌的癥狀較為相似。回盲部癌常因局部疼痛和壓痛而診斷為闌尾炎,特別是晚期回盲部癌,局部常發生壞死潰爛和感染,臨床表現有體溫升高、白細胞計數增高,局部壓痛或觸及腫塊。常誤診為闌尾膿腫而采取保守治療,但經過一段時間抗炎治療腫塊仍不見縮小,甚至有增大,才考慮到腫瘤。
因此,正是因為大腸癌的早期癥狀不明顯,所以患者才容易將疾病與其它的幾種疾病相混淆。針對這種情況,人們需要加強健康意識,當發現自己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腹痛、便血等現象的時候,不要等,要及時進行一下診斷。
哪些信號提示有大腸癌呢?
一、有大腸癌家族史:大腸癌系指結腸、直腸和肛門部位的惡性腫瘤,屬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是人體錯配修復基因缺陷所致,尤其是其父母均患此病者。據報告,約有1/8為家族性癌成員或其后代發生大腸癌。
二、有大腸家族性息肉病史:息肉多是發病于青春期,40歲以后可發生癌變。因此,患者一經確診為大腸息肉,應盡早做全結腸、直腸切除術,以防癌變。
三、大腸癌患者:術后再現腹部或排便異常,應及時做電子結腸鏡檢查,以排除大腸多原發癌的存在。
四、曾患有消化道腫瘤(如胃癌)、乳腺癌等:這些腫瘤與大腸癌的病因同源。以上四種人屬于大腸腫瘤高危人群,應做好普查和隨診工作,以利于早發現、早診斷。
五、中老年人無原因食欲不振、乏力、消瘦者,應做進一步檢查。
六、進行性貧血:已排除其他部位失血和血液疾病者。
七、無原因大便習慣改變:大便習慣改變指排便感覺異常,排便不盡,便干稀和便次變化等,是大腸癌的早期表現。
八、腹痛:發病初期腹部不適或隱痛,與排便相關。當出現陣發性腹痛,是因為腸腔狹窄糞便通過受阻,見于晚期病人,此時可能摸到腹部包塊或可見腸形,多有腸梗阻表現。
九、便血:凡是便中帶暗紅色血者,且持續出現,逐漸增多,具有診斷價值。切莫當做"內痔"或"痢疾"對待,這在臨床上誤診病例中屢見不鮮。
十、性情改變:少數患者心煩、易怒,情緒低落。可發生在大腸癌典型的腸道癥狀出現之前,或患病后伴隨中毒癥狀。其性情變化,不具有特異性。
那么預防大腸癌的方法是什么?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適當鍛煉身體,保持規律的生活節奏,戒煙戒酒,控制體重。
2、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應多吃山芋、玉米、水果、新鮮蔬菜等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纖維的食物,這些食物在腸道停留時間短,利于腸道毒素的排除。盡量少吃油炸、熏制、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不吃有可能腐敗的水果、蔬菜及食物。
3、多喝牛奶,補充鈣劑及維生素:補充鈣劑和維生素A、C、D、E能夠降低患有大腸癌的風險。
4、正常的排泄:便血往往是結直腸癌病人的第一個癥狀,其次是大便習慣改變,包括大便時間、次數的改變,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痛、腹瀉。
5、關注家族病史:如有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存在,如家族性結腸癌或息肉病、潰瘍性結腸炎、腸腺瘤等,應定期去醫院咨詢或檢查,以便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肺部良性腫瘤是怎樣的一種病
2024-10-24小腦視網膜血管瘤病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10-24服用胸腺肽腸溶片 5 天后發現懷孕有
2024-10-24骶骨脊索瘤手術后的情況如何
2024-10-24腿抽筋服用吡貝地爾緩釋片效果怎樣,且
2024-10-24益安回生口服液的效果如何
2024-10-24去年五月做宮頸癌手術能否吃奧福星
2024-10-24月經期服用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有無影響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