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的晚期癥狀 晚期大腸癌的癥狀及分型
晚期大腸癌系指癌組織侵犯在粘膜層以下,直至漿膜層者。除了早期癥狀更為嚴重之外,由于疾病長期慢性消耗,晚期直腸癌患者會出現一些全身惡變病質,不斷增殖的癌細胞還可侵犯周圍組織器官,甚至還可以向遠處轉移,出現相應的癥狀。如轉移至膀胱或前列腺可引起尿頻、尿急和排尿困難。轉移至肝臟,可引起肝腫大,腹水、黃疸,甚至惡液質。
腸癌的晚期癥狀?腸癌肉眼觀察分為3類
(1)腫塊型:主要向腔內生長,呈球狀或半球狀,表現有多數小潰瘍,易出血。此型浸潤性小,淋巴轉移發生較遲,預后較好。
(2)潰瘍型:初起為扁平狀腫塊,以后中央部壞死,形成大潰瘍,邊緣外翻呈蝶形,表面易出血、感染。
(3)浸潤型:癌組織主要沿腸壁浸潤生長,有明顯纖維組織反應,引起腸管狹窄和腸梗阻,淋巴轉移較早,預后較差。
研究發現,早期大腸癌90%可根治,中期采取綜合治療治愈率可達70%以上,因此出現不明原因的貧血、消瘦、乏力、食欲減退,患者一定要及時到專業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盡量避免腸癌發展到晚期。
腸癌的鑒別診斷
1、腸癌的癥狀與體征與腫瘤所在部位有關,早期癥狀不明顯,隨著腫瘤的發展有以下癥狀出現:①排便習慣改變,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便出有黏液或帶有鮮血或黑色便,直腸及乙狀結腸癌常有里急后重,便排不干凈等感覺。②腹痛:有2/3以上的病人以腹痛就診而來,疼痛常不劇烈,勞累及行走時加重,出現腸梗阻時可出現腹部絞痛。(驥部腫塊,約80%以上的患者在就診時可捫及大小不等的腫塊,一般腫塊形狀不規則,質堅硬,活動度較好,到后期如與其他組織粘連則腫塊固定不移。④腸梗阻,當腫塊大部分阻塞腸腔,或與其他組織粘連時可引起腸梗阻,表現為腹部絞痛,腹脹,大便秘結。腹痛一般呈陣發性絞痛,當有感染時可出現持續性疼痛,陣發性加劇。晚期病人還可表現為貧血、惡病質、腹水、肝腫大及腹膜炎。
2、纖維結腸鏡檢查是診斷結腸癌較好的方法,可觀察到腫塊所在部位、形態、大小、局部浸潤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等,并可取材活檢。
3、X線結腸氣鋇造影,可顯示結腸袋消失、充盈缺損、狹窄、黏膜紊亂等改變。
4、癌胚抗原檢測陽性率在73~93%,陽性率雖高,但其沒有特異性,有時有假象出現。
本病應與慢性膽囊炎、胃炎、胃潰瘍、腸結核、腸息肉、腸阿米巴痢疾、結腸痙攣、血吸蟲性肉芽腫、結腸良性瘤等相鑒別。
高危腸癌人群篩查4注意
1、對于潰瘍性結腸炎病史長達7年以上的患者而言,由于其發病原因不太明確,隨著長期慢性結腸炎患者年齡的不斷增大,惡性腫瘤的發病率會越來越高。因此這類高危人群應接受結腸鏡檢查和結腸黏膜活檢,檢查間隔時間為1~3年不等
2、家族性結腸多發性息肉病(FAP)是一種顯性遺傳性疾病,直系親屬中1/2的人可能被遺傳此病,而且罹患此病的患者45歲以前絕大多數會轉變為癌癥。因此有此病家族史的人自青春期后,患者及家屬每1~2年都應接受一次結腸鏡檢查,以免耽誤疾病早期診斷和治療。
3、有過腸癌病史的人也屬高危人群,由于手術及其他原因很可能造成腸癌復發甚至轉移,所以根治術后仍需嚴密檢查,不可掉以輕心。患者手術后6個月及前2年內每年接受1次腸鏡檢查,以排除局部復發,此后至少每3年進行一次檢查。
4、對于遺傳性非息肉性直腸癌家族史者,由于這類患者出現癌癥的年齡多半在50歲以下,其家屬患癌的機會遠遠高于一般人,所以這類高危人群從20歲起或早于親屬發病年齡10年起,每年接受一次腸鏡檢查。
(責任編輯:寧果容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肺部良性腫瘤是怎樣的一種病
2024-10-24小腦視網膜血管瘤病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10-24服用胸腺肽腸溶片 5 天后發現懷孕有
2024-10-24骶骨脊索瘤手術后的情況如何
2024-10-24腿抽筋服用吡貝地爾緩釋片效果怎樣,且
2024-10-24益安回生口服液的效果如何
2024-10-24去年五月做宮頸癌手術能否吃奧福星
2024-10-24月經期服用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有無影響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