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胃間質瘤的體態特征
詳解胃間質瘤的體態特征?胃腸道的間質瘤是一種具有潛在惡性傾向的侵襲性腫瘤。其惡性程度目前較經典的是根據腫瘤大小以及有絲分裂指數(MI)來評估。如腫瘤直徑<2cm,MI<5/50高倍視野則認為是良性的。 胃腸道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是一種獨立的腫瘤,臨床并非十分罕見。對GIST的組織發生、病理特征、臨床特點、診斷依據,以及分子靶向藥物Imatinib治療進展做一簡要敘述,對臨床腫瘤學工作者會有一定幫助。詳解胃間質瘤的體態特征?它的大體形態特征如下:
詳解胃間質瘤的體態特征?
腫瘤大小不等,直徑 0.8cm~20cm,可單發或多發。腫瘤多位于胃腸粘膜下層(60%),漿膜下層(30%)和肌壁層(10%)。境界清楚,無包膜,向腔內生長呈息肉樣腫塊常伴發潰瘍形成,向漿膜外生長形成漿膜下腫塊。臨床上消化道出血與觸及腫塊是常見病征。位于腹腔內的間質瘤,腫塊體積常較大。腫瘤大體形態呈結節狀或分葉狀,切面呈灰白色、紅色,均勻一致,質地硬韌,粘膜面潰瘍形成,可見出血、壞死、粘液變及囊性變。[6]1.5 組織形態特征 GIST包括發生在消化道外者組織學形態相同。基本有兩種細胞類型即:多數(70%)由梭形細胞,少數(15%)由上皮樣細胞組成,二種細胞混合型(15%)。從兩種細胞成分占有比例多少不同,分梭形細胞型、上皮樣細胞型和兩種細胞混合型。三種類型以梭形細胞型居多(60%~80%),上皮樣細胞型次之(10%~30%),混合型最少。不同細胞類型與腫瘤惡性程度無相關關系[6]。1.6 分子遺傳學特征 GIST中原癌基因c-kit功能突變是普遍存在的(80%),c-kit基因可發生多個位點突變,發生在外顯子11、9、13及17,另外不顯示c-kit基因突變者還有PDGFRA突變(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c-kit原癌基因突變使酪氨酸激酶活化,引發細胞無序的增殖失控和凋亡抑制,這是GIST發病機理的關鍵,與GIST惡性程度及預后不良相關。采用PCR檢測腫瘤組織中c-kit及PDGFRA突變情況與分子靶向藥物Imatinib療效、疾病進展時間與總生存率相關。
(責任編輯:寧果容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肺部良性腫瘤是怎樣的一種病
2024-10-24小腦視網膜血管瘤病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10-24服用胸腺肽腸溶片 5 天后發現懷孕有
2024-10-24骶骨脊索瘤手術后的情況如何
2024-10-24腿抽筋服用吡貝地爾緩釋片效果怎樣,且
2024-10-24益安回生口服液的效果如何
2024-10-24去年五月做宮頸癌手術能否吃奧福星
2024-10-24月經期服用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有無影響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