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腫瘤與哪些因素有關
涎腺腫瘤最多見于腮腺(85%),次之為頜下腺和小腺體。僅約1%發生于舌下腺。大多數腫瘤為良性(75%~80%),生長緩慢,活動性,無痛,常是在正常皮膚或粘膜下邊單個的結節群,當是囊腫型時,則為硬固的。大多數為多形腺瘤(混合瘤),多原發于40歲以上的女性。除混合瘤外可惡變成癌。治療為外科手術切除。切除不完全時,其復發率頗高。其他的良性腫瘤有單形腺瘤,大嗜酸粒細胞瘤和乳頭狀囊腺瘤,淋巴性囊腺瘤。這些腫瘤是少見的并且很少惡變。
惡性涎腺腫瘤的特征為快速生長或突然間生長激增。堅硬的結節常固定于附近組織,并且常無明確的周邊。常見神經被侵及和疼痛,最后,其表面皮膚或粘膜可出現潰瘍。粘液表皮樣癌為最常見的惡性涎腺腫瘤,常發生于30~60歲患者。常發生于腭部的小涎腺;對磨牙后不能解釋的腫脹,在證實為其他疾病之前應考慮粘液表皮樣癌。那么,涎腺腫瘤與哪些因素有關?
涎腺腫瘤與哪些因素有關
涎腺腫瘤分為這四類
腮腺腫瘤
腮腺是人體最大的一對涎腺,大部分位于人體的兩側耳前,一小部分位于耳后。腮腺分為淺葉和深葉,支配人面部肌肉運動的面神經各支穿行于腮腺淺葉和深葉之間。
頜下腺腫瘤
頜下腺位于兩側下頜骨下緣,為橢圓形腺體。頜下腺惡性腫瘤的發生率高于腮腺,良惡性腫瘤各占1/2,或惡性略高于良性。主要臨床表現為頜下腫塊,如腫塊較硬、表面不光滑或不規則、腫塊活動度差、伴有局部疼痛或一側舌麻木或疼痛、周圍出現腫大淋巴結者,高度懷疑為惡性腫瘤。
舌下腺腫瘤
舌下腺位于舌系帶兩側,口底粘膜下,呈扁平狀。舌下腺腫瘤較少見,約為涎腺腫瘤的1%,其中90%以上為惡性腫瘤。舌下腺腫瘤不容易為患者發現,多為舌下腺腫塊妨礙假牙的帶入或牙疼,行口腔科檢查時發現。主要表現為一側舌麻木或疼痛。主要治療手段為手術切除。
小涎腺腫瘤
小涎腺位于粘膜下,主要分布于軟腭、硬腭、唇、頰、舌及磨牙后區等處。上呼吸道如鼻腔、喉、鼻咽、氣管等部位也有,但較少,腭腺最多。小涎腺腫瘤的發生率約為涎腺腫瘤的15%,其部位依次為腭(54%)、唇(21%)、頰(11%)。小涎腺腫瘤惡性稍多于良性(約53%)。治療仍以手術為主,影響預后的主要因素是局部復發。
涎腺腫瘤與哪些因素有關
涎腺腫瘤是發生在涎腺上皮的惡性腫瘤,其病因不明確,目前一般認為涎腺腫瘤的發生與外在因素如慢性損傷、紫外線、X線及其它放射性物質有關,內在因素如神經精神因素、內分泌因素、機體的免疫狀態以及遺傳因素等有關。
涎腺腫瘤呈侵潤性生長,常與正常組織界限不清,活動度差,甚至固定。涎腺腫瘤在晚期可侵及皮膚、肌肉、神經、骨組織,可造成腫瘤表面潰瘍、疼痛以及張口困難等癥狀。發生于腮腺者可與外耳道、顳骨以及下頜骨粘連固定,發生于頜下腺者可與口底、下頜骨固定。
涎腺腫瘤的大體形狀呈圓形或者卵圓形,大多數無包膜,但不完整,質地中等硬度,切面呈灰白色。涎腺惡性腫瘤具有高度浸潤和破壞生長的特征,容易侵犯血管和淋巴管壁,并出現較多的血行及淋巴轉移。涎腺腫瘤容易出現并發癥,會累及面神經出現面癱,破壞腮腺出現涎瘺。
(責任編輯:寧果容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此藥用于原發性肝癌輔助治療,使用時注
2024-10-24宮頸癌疫苗是否有接種
2024-10-24乳腺癌術后 3 年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4-10-24早期肺腺癌手術后能否繼續服用原有藥物
2024-10-24小金片對皮下脂肪瘤有治療作用嗎
2024-10-24補佳樂和黃體酮對乳腺結節等有何影響?
2024-10-24胃癌術后感覺惡心,服用樞丹有效嗎?
2024-10-24平消膠囊對抑制腫瘤生長是否有作用?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