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神經內分泌腫瘤分類介紹
大腸癌是高發腸道腫瘤,大腸神經內分泌腫瘤是起源于腸隱窩基底部的神經內分泌細胞的一組腫瘤因分化程度不同,形態各異,其惡性程度亦有差異。大腸神經內分泌腫瘤有哪些分類,各種分類有哪些癥狀表現呢?
1963年,Williams等根據胚胎發生將胃腸道類癌分為前腸(胃、胰、十二指腸和上段空腸)類癌、中腸(下段空腸、回腸、盲腸和闌尾)類癌和后腸(結腸和直腸)類癌,但缺乏臨床意義。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將類癌歸入神經內分泌腫瘤范疇,但除外胰島細胞腫瘤、甲狀腺髓樣癌、嗜鉻細胞瘤、小細胞肺癌和皮膚默克爾細胞腫瘤,由此按各種銀和其他顆粒染色技術將類癌再分成腸嗜鉻細胞類癌(即典型的類癌,或嗜銀細胞瘤)、胃泌素(G)細胞瘤和其他類癌三大類,這一分類在臨床上應用較困難,在病理學上也易混淆。
大腸神經內分泌腫瘤根據下列原則提出一種新分類法:
1、腫瘤的起源部位,在胃腸神經內分泌腫瘤則分成胃、十二指腸、小腸和結腸等類癌。
2、根據其生物學行為分成良性、不明、低度惡性和高度惡性腫瘤,其判斷標準則根據其組織學分化程度、血管侵犯、直接浸潤和轉移以及腫瘤的大小而定。
3、根據其內分泌功能,又可分成功能性和無功能性。這一新分類法不包括內分泌-外分泌混合性腫瘤,因其生物學行為主要依據外分泌細胞成分的分化,故應將這一混合性腫瘤從神經內分泌腫瘤劃分出去。如以胃神經內分泌腫瘤為例,下列分類對臨床很有意義:
良性腫瘤:無功能,分化良好,腫瘤直徑≤1cm,位于粘膜和粘膜下,無血管侵犯,胃底粘膜腸嗜銀樣細胞腫瘤(ECL),伴慢性萎縮性胃炎(CAG)和高促胃液素(胃泌素)血癥。
良性或低度惡性腫瘤:無功能,分化良好,腫瘤位于粘膜-粘膜下層,直徑>1~2cm,無血管侵犯,或<2cm伴血管侵犯。①常為胃底粘膜ECL腫瘤,伴CAG和高促胃液素(胃泌素)血癥。②少見的MEN-l有關的或散在的ECL細胞腫瘤。
低度惡性腫瘤:①無功能,分化良好,腫瘤直徑>2cm或侵犯超越粘膜下層,常為散在的ECL細胞腫瘤,少見的產5-羥色胺腫瘤、MEN-1或CAG相關的ECL細胞腫瘤。②任何大小和侵犯范圍的功能性、分化良好腫瘤,散在的胃泌素瘤、產5-羥色胺腫瘤或其他。
高度惡性腫瘤:功能性或無功能性,分化不良,中間型或小細胞癌。
那么,大腸神經內分泌腫瘤有哪些分類
1、類癌:多見于大腸,直腸也常見,其次為盲腸、乙狀結腸和降結腸,是一組高分化神經內分泌腫瘤,表現為黏膜下孤立性結節或呈息肉樣,直徑多小于1cm,瘤細胞相對較小,大小一致,呈柱狀或立方形,胞漿略嗜酸性,可見細小顆粒,核圓形或卵圓形,大小較一致;位于結腸的類癌體積較大,平均直徑5cm左右,其組織學結構與機體其它部位的類癌基本相同。
2、腺類癌:又稱杯狀細胞類癌,好發于闌尾,其它部位也可發生,鏡下可見杯狀細胞或類似印戒細胞癌所見的印戒細胞,排列呈微小腺管狀及小巢團狀,其生物學表現介于普通類癌與腺癌之間。
3、腺癌:腺癌屬于混合性類癌,癌組織中既有類癌成分,又有腺癌成分的混合性結構,生物學行為與腺癌相同。
4、小細胞癌:與肺的小細胞癌生物學類似,屬于高度惡性的神經內分泌腫瘤,瘤細胞小而一致,染色質致密,分布均勻,核仁不明顯,核分裂相多見。常見腫瘤組織壞死,以右半結腸為多見,屬高度惡性腫瘤。
5、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主要由器官樣巢狀、梁狀、菊形團樣和柵欄狀結構的大細胞所構成的大腸惡性神經內分泌腫瘤,瘤細胞大胞漿豐富,核呈空泡狀,核仁明顯。
(責任編輯:寧果容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消癌平片適用于哪些癥狀?
2024-10-24治療子宮癌應如何選擇醫院?
2024-10-24基底細胞上皮瘤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10-24食道癌轉移左上鎖骨和腹部,灰樹花膠囊
2024-10-24尋找治療宮頸癌的好醫院
2024-10-24眼周汗管瘤激光后未恢復,用藥注意事項
2024-10-24如何選擇治療宮頸癌的醫院
2024-10-24安慶市之外,哪里治療宮頸癌比較靠譜?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