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動脈瘤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顱內動脈瘤是指腦動脈內腔的局限性異常擴大造成動脈壁的一種瘤狀突出,顱內動脈瘤多因腦動脈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內壓力增高的基礎上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那么顱內動脈瘤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一、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后的非外科治療
1、防止再出血:包括絕對臥床休息、鎮痛、抗癲癇、安定劑、導瀉藥物使患者保持安靜,避免情緒激動。應用抗纖維蛋白溶解劑(氨基己酸、抗凝血酸、抑酞酶等)。在動脈瘤處理前,控制血壓是預防和減少動脈瘤再次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血壓降得過低會造成腦灌注不足而引起損害。通常降低10%~20%即可。
2、降低顱內壓:蛛網膜下腔出血后可能出現顱內壓增高,可以應用甘露醇。然而應用甘露醇增加血容量,使平均血壓增高,也偶有使動脈瘤破裂的危險。
3、腦脊液引流:動脈瘤出血后急性期在腦表面及腦內可有大量積血使顱內壓增高,有的因小的血腫或凝血塊阻塞室間孔或大腦導水管,引起急性腦積水而出現意識障礙,需做緊急的腦室引流。腰椎穿刺和腰大池引流也可以作為腦脊液引流的方法,但在高顱壓狀態下可能造成病人出現腦疝危象。
4、防治腦血管痙攣:動脈瘤破裂出血后,進入到蛛網膜下腔的血液容易導致腦血管痙攣發生。出血后3~4天開始出現腦血管痙攣,7~10天達到高峰,10~14開始消退。目前腦血管痙攣的治療主要圍繞三個方面進行:鈣離子拮抗劑的應用;血性腦脊液的清除;適當的血壓提升。
二、顱內動脈瘤的手術治療
動脈瘤的手術治療包括開顱手術和血管內介入治療。
1、動脈瘤頸夾閉或結扎:手術目的在于阻斷動脈瘤的血液供應,避免發生再出血;保持載瘤及供血動脈繼續通暢,維持腦組織正常血運。
2、動脈瘤孤立術:動脈瘤孤立術則是把載瘤動脈在瘤的遠端及近端同時夾閉,使動脈瘤孤立于血循環之外。
3、動脈瘤包裹術:采用不同的材料加固動脈瘤壁,雖瘤腔內仍充血,但可減少破裂的機會。目前臨床應用的有筋膜和棉絲等。
4、血管內介入治療:對于患動脈瘤的病人開顱手術極其高危、開顱手術失敗,或因全身情況及局部情況不適宜開顱手術等,可用血管內栓塞治療。對于動脈瘤沒有上述情況者,也可以先選擇栓塞治療。血管內介入治療的手術目的在于:利用股動脈穿刺,將纖細的微導管放置于動脈瘤囊內或瘤頸部位,再經過微導管將柔軟的鈦合金彈簧圈送入動脈瘤囊內并將其充滿,使得動脈瘤囊內血流消失,從而消除再次破裂出血的風險。
(責任編輯:吳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此藥用于原發性肝癌輔助治療,使用時注
2024-10-24宮頸癌疫苗是否有接種
2024-10-24乳腺癌術后 3 年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4-10-24早期肺腺癌手術后能否繼續服用原有藥物
2024-10-24小金片對皮下脂肪瘤有治療作用嗎
2024-10-24補佳樂和黃體酮對乳腺結節等有何影響?
2024-10-24胃癌術后感覺惡心,服用樞丹有效嗎?
2024-10-24平消膠囊對抑制腫瘤生長是否有作用?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