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釉細胞瘤癥狀有什么表現?
成釉細胞瘤男女發病率相近,發病年齡范圍很廣,多數病例診斷時患者年齡為30-60歲,20歲以下患者少見。一般好發于下頜骨,多位于磨牙區和升支部,發生于上頜骨較少。
A-S/M,特發于頜骨,極少數發生于鼻腔和上頜竇,約80%發生于下頜骨,其中下頜磨牙區和下頜升支部為最常見發病部位;
腫瘤生長緩慢,病程較長,平均病程6年左右。早期無自覺癥狀,后期因體積增大致頜骨膨脹,多向唇頰側發展,壓迫性生長可引起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礙,以及病理性骨折。上頜骨的成釉細胞瘤增大時可波及鼻腔發生鼻塞,侵入上頜竇并波及眼眶、鼻淚管時可使眼球移位、流淚及復視。下頜骨的成釉細胞瘤增長時,骨質受壓吸收變薄,捫之可有乒乓樣感。當腫瘤侵犯牙槽突引起牙松動、移位、脫落;侵犯下牙槽神經時會出現下唇及頰部麻木等癥狀,進一步發展可以突破骨皮質進入軟組織而引起張口困難、吞咽、咀嚼和呼吸障礙;繼發感染時,有疼痛感;上頜骨的成釉細胞瘤可因其侵犯鄰近結構而出現鼻塞。穿刺時可抽出黃色、黃褐色液體,可含膽固醇結晶。腫物覆蓋黏膜一般光滑而無特殊改變,偶見對頜牙咬痕,腫瘤區可出現牙松動、移位或脫落。少數病例可繼發感染,腫瘤局部自潰爛處向外生長,并出現疼痛。眼球突出,移位及流淚。
A-E/P,發生于承牙區的牙齦或無牙頜的牙槽粘膜,為一無痛性、堅實的、外生性腫物,表面光滑或凹凸不平,或呈乳頭狀。除腫瘤壓迫造成的牙槽嵴淺表性吸收外,顯著的骨受累很少見。
A-D,目前沒有骨外型A-D的報道,臨床主訴主要是頜骨無痛性腫脹。X線片上,約50%的A-D表現為斑駁的透射/阻射雜影,邊界不清,提示纖維-骨性病變;還可能發生牙根吸收和成骨。
A-U,多見于青年人,年齡在10~2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5歲左右,好發于下頜磨牙區。近80%的病例與未萌的下頜第三磨牙相關。X線表現為邊界清楚的單房透射影,常位于牙冠,可能發生牙根吸收。
(責任編輯:吳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消癌平片適用于哪些癥狀?
2024-10-24治療子宮癌應如何選擇醫院?
2024-10-24基底細胞上皮瘤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10-24食道癌轉移左上鎖骨和腹部,灰樹花膠囊
2024-10-24尋找治療宮頸癌的好醫院
2024-10-24眼周汗管瘤激光后未恢復,用藥注意事項
2024-10-24如何選擇治療宮頸癌的醫院
2024-10-24安慶市之外,哪里治療宮頸癌比較靠譜?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