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停經增患乳癌風險 預防掌握乳癌檢查5方法
現在很多40多歲的女性朋友沒有經過醫生的指導,就擅自服用一些雌激素藥,其目的是為了延長經期,推遲更年期。日前,有研究談到,55歲后停經女性患乳癌風險高。這無疑與女性朋友們認為的觀念截然相反,為什么會這樣呢?
停經較晚更易患乳腺癌
對此,專家也肯定了"55歲后停經女性患乳癌風險高"的說法。這是因為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水平與乳腺癌的發病有關,雌激素是一種生理性激素,一旦水平升高,會延長對乳腺上皮的刺激,改變體內內分泌環境,導致細胞惡變,造成乳腺癌的發生。那些月經來得比較早,停經比較晚,比如55歲以后停經的這類人群,就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因此,停經較晚并非好事,女性朋友不要盲目追求。此外,結婚比較晚,生小孩也比較晚,35歲以后生小孩,或者是從來沒有做過哺乳也容易發生乳腺癌。
防乳癌要掌握檢查乳腺癌的五種方法
近年來乳腺癌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因此乳腺病要早發現、早治療,約90%乳腺癌患者通過及時治療能生存。乳腺檢查有哪些?以下五種方法檢查乳腺癌,可幫助患者排查乳腺癌。乳腺癌的五種檢查方法:
第一種、每月自檢
每個女人要在每個月月經結束后的第五天做自我檢查。方法是手涂肥皂,用中指和食指的指腹以敲擊方式順時針搜索乳房,以及腋窩與鎖骨窩。需要注意的是,不少病患早期的乳腺癌根本摸不出來,所以不能完全依賴自我檢查,上醫院定期檢查更為重要!
第二種、醫生觸診
乳腺專科醫生是很有經驗的,以觸摸的方式判斷有無腫塊也更為精確。這種簡單的觸摸可以篩選出相當一部分的患者。
第三種、B超檢查
當醫師懷疑乳腺有腫塊,得做B超檢查,能用來判斷腫塊性質和位置。但是,它對直徑在1厘米以下的腫塊識別能力較差,可能會錯過較小的腫塊。
第四種、鉬靶x線檢查
這是目前初步判斷乳腺癌最準確的方法,可以得到清晰的圖像,檢查出一些手摸不出來的細小腫瘤萌芽。女性在40歲以后,或有高危因素(如乳腺癌家族史、乳腺原位癌等)的女性,每年定期做鉬靶檢查。
第五種、細胞學穿刺檢查
細胞學穿刺檢查適用于B超檢查和鉬靶x線檢查后,發現問題進行確診。
據了解,鉬靶X線檢查時,乳房中的腫塊或囊腫可能與增生腺體相重疊而顯示不清;還有些其他類似乳腺癌的病變如囊腫、纖維腺瘤等,在乳腺鉬靶片上表現非常相似難以鑒別,需要進行診斷性穿刺來明確病變性質。
隨著診治水平的不斷提高,預后也在逐步改善,但仍有25%—30%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在治療后會發生轉移復發,因此,定期隨診復查是提高治愈率的關鍵。
那么,乳腺癌術后該如何隨診、怎么復查呢?
一般而言,乳腺癌術后隨診,應根據患者的臨床分期、危險程度、術后治療等具體情況分別處理,通常術后2至3年是復發轉移的高峰,應每3個月隨診,術后3至5年,每半年隨診,術后5年則可每年隨診。
隨診內容除找腫瘤專科醫生進行常規體格檢查外,還可根據情況選擇化驗血常規(如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生化(如肝腎功能、電解質、血脂、心肌酶譜)、腫瘤標志物(如CEA、CA153、CA125、CA199)、免疫功能(如T細胞亞群、NK細胞活性)及胸片、B超(如腹部、對側乳腺、雙側腋窩淋巴結、鎖骨上下、頸部淋巴結、子宮、附件等);必要時還需行全身骨掃描、頭顱或脊椎部位的CT或核磁、胸腹部CT、乳腺鉬靶攝片、PET-CT等檢查。對服用芳香化酶抑制劑內分泌治療者,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每半年或每年檢測骨密度。對檢查結果的臨床意義,則需腫瘤專科醫生結合患者的病情及各項指標綜合分析,或多學科會診決定診治方案。
(責任編輯:寧果容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消癌平片適用于哪些癥狀?
2024-10-24治療子宮癌應如何選擇醫院?
2024-10-24基底細胞上皮瘤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10-24食道癌轉移左上鎖骨和腹部,灰樹花膠囊
2024-10-24尋找治療宮頸癌的好醫院
2024-10-24眼周汗管瘤激光后未恢復,用藥注意事項
2024-10-24如何選擇治療宮頸癌的醫院
2024-10-24安慶市之外,哪里治療宮頸癌比較靠譜?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