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媽媽的話竟聽成精神障礙?
“聽媽媽的話”,孩子很受傷。不同于周杰倫那首孺慕情深的歌,26歲的漢陽小伙文海,遭遇“嘮叨媽”成天安排吃、穿、行以及逼婚,采取不說話,不爭執的消極抵抗策略,長久以來,心理包袱越來越重,終極患上情感性精神障礙,被“嚼”成“精神病”。
這是一個極真個故事,但這種極端是數目少,不是性質罕見。新浪微博上,這個帶點玄色幽默的“杯具”引起了熱烈討論和共叫。不少網友講述自己被逼婚、受父母控制、被當作“私有財產”的類似遭遇,甚至調侃“同在奔往精神醫院的路上”。有網友還表示,要轉給父母看,假如父母再嘮叨,就要“裝精神病”。
新浪微博用戶多為年輕人,因此,這種“哀鴻遍野”不代表親子之間群體情緒的全貌,只折射出年輕一代的呼聲。固然父母、長輩一方在虛擬討論中沉默,現實中形勢卻恰恰掉了一個個兒,父母們的絮叨占據強勢地位,子女僅有招架之功,罕見反抗之力。明明都有滿腹的話,父母和孩子卻不能公道溝通。這背后,不是一個家庭、兩個家庭的題目,而是在深遠的文化、時代背景下,倫理秩序轉變、親子溝通機制斷裂的題目。
長久以來,我們信仰儒家的倫理秩序,夸大長輩對子輩的權力。這種權力擴散在不同領域,家庭領域尤為重要。家庭是社會結構生產和再生產最隱秘的地方,家庭中的權力分配是社會權力分配的縮影。固然近代以來不同思潮的沖擊多少淡化了這種影響,但深進到社會的細胞——家庭中,這種影響還普遍存在,對老一輩父母尤甚。
而現代的倫理秩序,夸大個體人格的獨立,重視核心家庭的價值。子女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是對自己負責的獨立存在。在開放的信息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們,多少受到這種理念的影響,追求獨立自主的生活,反對家長的控制。但是,父權制倫理“余威尤在”,在父母長期以來命令式的獨角game下,年輕人們還不習慣和父母坦誠溝通。這就形成了斷裂,帶來了嚴重沖突。
人格不獨立導致的求同、攀比心理,也傷害親子關系。當子女被視為父母的附屬品,父母的焦慮和壓力也就延伸到了子女身上。讀書的時候,父母間攀比成績,畢業之后,攀比工作、婚姻。于是,在人口性別比失調的情況下,“逼婚”日漸成為親子矛盾突出的領域。二十五六歲的青年人,承擔著工作和父母的雙重壓力。
我們常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也對,也不對。假如父母過于控制子女的生活,壓抑子女的精神生命,向子女轉嫁壓力,這不是真正為孩子好,而是一種自私。兒孫自有兒孫福,焦慮的中國父母們不妨停下來反思。
而年輕一代們,既然追求負責任的獨立人格,就應當熟悉到,某些現實責任是逃避不了的。網傳統的倫理觀念并非全然糟粕,可以公道鑒戒。如在處理親子嚴重沖突時,以“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的溫情溝通,取代消極抵抗和抱怨,也許是更有建設性的辦法。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會下意識地幫助孩子考慮很多問題,卻常常忽略了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思考權利。這種情況在孩子小時候往往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學習壓力的增大,父母和孩子之間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沖突和問題。
培養人際溝通能力,不該只局限在幼兒園,家庭和社會才是更廣闊的空間。父母首先要鼓勵孩子自我表達,“每個幼兒一開始都是只敢在最熟悉的人面前開口,比如爸爸媽媽等。”
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候,往往只顧自己“暢所欲言”,這其實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讓他們閉嘴,發展下去就會演變成為最常見的錯誤——說教
(責任編輯:方徽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