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培養幼兒——自我歸因
有一個這樣的故事:有兄弟兩個,一個出奇的樂觀,另一個則非常悲觀。他們的父母想讓他們的性格都改變一些。于是就把那個樂觀的孩子鎖進了一間堆滿馬糞的屋子里,把悲觀的孩子鎖進放滿漂亮玩具的屋子里。等了一個小時,當他們打開悲觀孩子的屋門時,發現他坐在一個角落里,又抹鼻涕又抹眼淚地哭泣,非常傷心,原來他怕不小心弄壞了玩具,怕挨父母的責罵。
當打開滿是馬糞的房間時,發現樂觀的孩子正在興奮地用一把小鏟挖著馬糞,并不斷地把散亂到門口的鏟干凈??吹礁改?,樂觀的孩子像發現奇跡似地嚷道:“看這兒有這么多馬糞,附近一定會有一匹漂亮的小馬,我要給它清理出一塊干凈的地方來”!這個樂觀的孩子就是后來的美國總統里根,他從報童到好萊塢明星,再到州長直至走上總統的寶座。
心理學家在研究上面類似的問題時,發現人們抱有的穩定的情感和態度,大多由他們從小習慣化形成的歸因模式所決定。歸因簡單說就是把失敗與成功歸于某種原因。
向外歸因表現為遭受失敗時首先找尋外部因素,如環境惡劣,背運,并推卸自身應該并能夠承擔的責任;而向內歸因則表現為遭受失敗時先反省自己的錯誤行為,并承擔應該承擔的責任。向穩定因素歸因表明導致失敗的因素是不可改變的,一般認為自己能力不夠;向不穩定因素歸因則表明導致失敗的因素是可以改變的,一般認為自己努力程度不夠。向不可控因素歸因說明自己不能夠對導致失敗的不利因素有所作為,消極對待;相反則說明自己可以或者能夠直接或間接轉變失敗的不利因素,能夠積極地坦然地面對。
當孩子不小心撞了桌子時,你千萬不要說:“桌子不乖,把寶寶撞疼了,桌子該打?!倍鴳撜f:“寶寶把桌子撞疼了,桌子沒有眼睛,寶寶有眼睛呀,桌子不哭,寶寶下次一定會小心的!”
父母若注意引導幼兒學習進行積極的自我歸因--即凡事主動自己承擔責任,認定事情可以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并積極尋求自己可以解決的辦法,那么隨著孩子逐步長大,他會學會自己承擔責任,并善于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最終能夠成為把握自己命運的人。
(責任編輯:方徽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